普洱概况

首页  >  普洱概况  >  普洱概况

普洱市情



普洱市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3%,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辖1区9县、102个乡(镇)、1个街道,2023年底有总人口234万人。有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61.2%。

生态环境优美。普洱市海拔在317米至3370米之间,中心城区海拔1302米,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温带5个气候带类型,年无霜期在315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9.5℃,有1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国家森林公园,18个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是云南乃到全国气候舒适指数和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空气洁净度较好的地区。

区位优势独特。普洱市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86公里,有4个边境县、16个边境乡(镇)、44个边境村,与省内6个州(市)相连,中老铁路、昆曼大通道穿境而过,高速公路里程579公里,有普洱思茅、澜沧景迈2个机场。有勐康口岸、思茅港2个国家级口岸,孟连口岸1个省政府批准的原二类口岸,7条边民通道。

自然资源富集。全市森林面积4530万亩,森林蓄积量3.1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8.2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5.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7万立方米。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储量20.3亿吨、镍金属储量51.8万吨、钾盐储量1633万吨、稀土氧化物矿储量13.4万吨。

文化绚丽多彩。普洱是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茶马古道的源头。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墨江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有孟连宣抚司署、景东文庙等一批国保单位。有距今3540万年的景谷宽叶木兰化石、2700万年的中华木兰化石、2700余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王。

产业基础较好。普洱是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初步建成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休闲度假四大绿色产业基地。特色生物产业方面,全市茶叶面积209万亩,实现茶产业毛茶总产量15.2万吨,综合产值450亿元、增长14.66%。咖啡种植面积67.9万亩,产量5.1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63.03亿元、增长24.94%;咖啡生豆精品率26.6%、精深加工率33.4%。生物医药种植面积69.84万亩,产量11.41万吨,综合产值117.43亿元。清洁能源方面,全市建成电力装机规模达953.12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918.57万千瓦;建成发电站139座,其中大中型水电站15座;完成发电量311.15亿度。现代林产业方面,林草产业产值569.71亿元,增长25%。休闲度假方面,全市有A级旅游景区36个,其中4A级景区12个。

经济稳步发展。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90.9亿元,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7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50.26亿元、下降4.0%,第三产业增加值567.9亿元、增长6.6%。人均GDP总量46323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2.8亿元、下降14.3%,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38.4%,民间投资占全部比重达3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亿元、增长9.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5亿元、增长5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6.97亿元、增长5.9%。累计税收收入33.0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97.6亿元,下降14.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09元,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2元,增长7.8%。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6970元,增长14%。

民生持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5%,义务教育巩固率96.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3%,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7.2年提高到8.1年,人均预期寿命从69.5岁提高到74.5岁,城镇化率41.5%。先后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