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移民后期扶持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普洱市“两示范一胜地”发展定位,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精准发力,转作风、抓落实,强监管、提质效,精准谋划八项措施,全力推动2023年全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努力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加强规划计划管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编制和高位推进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将既能突出移民群众受益又能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项目优先纳入后期扶持项目库。加强移民后期扶持三年行动计划滚动项目储备库建设,聚焦移民生态宜居和产业转型升级两个重点,项目计划编制贯彻“九大原则”,保持项目投资规模适度,对投资规模 1000万元以上的单个项目严格论证,50万元以下的单个项目限制实施,提前谋划、充分论证2024年度计划后期扶持项目。
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坚持把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作为突破“瓶颈”制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做细做实。抓实项目开工建设,对列入 2023年项目计划的新建项目,确保一季度开工率50%以上,上半年开工率70%以上,已落实资金的项目当年全部开工建设。加大实施进度管理,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制度,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规范变更和验收程序,坚决杜绝随意变更,严格规范项目设计变更和审批权限,进一步落实项目验收规定要求,分级分批推进完工项目扫尾收口工作。
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强化“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建设力度。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总体要求和绿美乡村三年行动部署,分门别类打造农村社区型、山水田园型、休闲旅游型、特色产业型、民族风情型、生态宜居型移民新村。提高产业发展效果。以移民群众增收为目标,积极推动移民群众在地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转型升级中深度参与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让更多增值收益惠及移民。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统筹推动移民群众扶智、扶技、扶业、扶志协调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和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扶持途径,促进移民稳定就业。
抓实资金拨付使用。切实加快后扶资金拨付进度,保障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抓牢各年度资金结存的控制红线,综合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严重问题的底线。加快落实直补到人资金,保障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确保3月底前移民直补到人资金发放到位。配合财政部门按时完成预算下达,强化主动协调力度,做好横向沟通、纵向协调,加大结存资金消化,紧逼重大项目进度。
加强资金项目监管。建立完善加强资金和项目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建立完善移民后扶项目和资金管理台帐,实行按季通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支出情况,督促指导县(区)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坚决清理存量、严格控制增量。以确保不发生严重问题、消除较重问题、防范一般问题为基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狠抓问题整改落实。
强化日常工作管理。强化基金绩效和项目成效跟踪管理,通过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监测评估、内部审计等手段,严把资金投向关、管理使用关和绩效评价关,确保移民后扶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后扶项目全过程咨询试点,加强低收入移民户动态监测,持续抓好低收入移民户监测和项目扶持,牢牢守住脱贫移民群众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抓好移民后扶人口动态管理和年度核减更新工作,抓实“一卡通”直补到人资金发放工作,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快报等统报工作,推进“一网三平台”信息化建设,完善后期扶持模块功能,加强后扶业务能力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创新。
落实“四项保障”措施。通过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督促、提升工作质效,健全奖惩机制、提高绩效水平,加大宣传指导、营造良好氛围,着力推进全市后期扶持各项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