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新建110kV升压站一座,规模主变为2×100MVA,本期建成1×100MVA,配置1台主变压器,变压器容量为1×100MVA。110kV终期出线2回,本期建成1回,1回110kV线路“T”接木乃河变~糯扎渡变线路,场地预留1回,35kV终期出线10回,本期电气备用5回,5回35kV进线经35kV电缆沟引入,场地预留5回。 新建110kV线路起于大地光伏升压站,止于110kV木糯线N45-N46间T接点,线路全长13.7km,单回架设,导线采用JL/G1A-240/30和JL/G1A-240/55钢芯铝绞线,地线2根均为24芯OPGW光缆,新建杆塔32基。 总投资17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88.5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5.06%。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扬尘、设备燃油废气及装修废气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以及运营期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电气设备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化粪池污泥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电磁环境的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影响。 (七)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活动对区域植被、动物、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环境敏感区产生的一定影响。 (八)环境风险的影响。变电站主变事故、检修产生的废油可能造成漏油环境风险。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间采取洒水降尘/封闭运输等抑尘措施;物料、土方临时覆盖、及时回填;设置围挡;禁止在现场焚烧固体废物。 (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项目施工及洒水降尘;运营期采用雨污分流,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厂外排水沟。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城市绿化标准后回用于项目区内绿化。 (三)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对危废暂存间、事故油池进行重点防渗,定期检查各储存设施。 (四)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式,禁止夜间施工。运营期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加强设备维护。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施工期土石方全部回填利用;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按规范处置;生活垃圾同周边居民生活垃圾一同处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清运处理;废铅蓄电池由厂家拉走处理;废矿物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进行处理;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电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尽量优化路径,避让居民区等重要区域,将城区环境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设计;合理选择导线直径及导线分裂数,要求导线、金具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运营期合理布置设备;设立警告及防护标识;加强对设备检查和维护;对当地群众进行有关高压设备方面的环境宣传工作,帮助群众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七)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输电线路临时用地优先利用荒地及劣地;塔基选择全方位长短腿设计;塔基尽量选择在植被稀疏位置;在塔基区、塔基施工区及牵张场布设无纺布;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禁止随意砍伐树木、捕捉动物;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加强防火宣传,提高防火意识;严格控制火源,强化火源管理;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临时设施,采取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运营期加强污水处理站的管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升压站内采取灌草结构进行绿化种植,绿化面积750m2。 (八)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站内主变压器处设置1个集油坑和1个事故油池;严格做好分区防渗工程,施工期加强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提高防渗工程质量,做好照片、录像以及相关文字说明等存档资料;对事故油池、危废暂存间进行重点防渗;站内地面硬化;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并定期演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