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三个着力” 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 ||||||||||||
|
||||||||||||
景谷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抓好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构建广泛传播体系、举办文化体育活动三项措施,切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着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设。一是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展馆依托2024年省级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项目资金建设,以图文、影像和实物等陈展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讲清楚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是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展馆于9月29日开馆,向全县及外界免费开放,向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各领域、各行业参观人员讲述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时代篇章的实践历程,凝聚起强大正能量、树立起时代新形象。二是创作发布民族团结进步歌曲《景谷同心》。《景谷同心》于9月29日发布,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歌曲以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歌唱,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人民自信心自豪感,更加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着力构建广泛传播体系,增强中华文化符号的宣传氛围。一是利用数字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国家形象、中华民族精神等,加深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符号、国家形象以及民族精神等内涵的全面认知。二是征集民众意见。通过数字平台,征集更多关于中华文化符号以及塑造国家形象的民众意见,并引导进行广泛讨论,营造良好的中华文化符号网络传播环境。三是构建制度化的中华文化符号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形成系统化的文化传播路径,通过系统传播训练,强化中华文化符号认同;重视非制度教育的文化符号传播。在家庭生活、集体生活、工作等场合,通过自然的、非强制性的影响,实现中华文化的渗透式传播。四是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主题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镇主题街道、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景区等通过在街道两旁的灯箱广告位、灯柱、商铺橱窗、沿街单位大门、电子显示屏、宣传展板、海报等展示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中华文化符号等内容。据统计,在城区主要街道、广场、公园悬挂2000多个中国红灯笼,主街道跨街灯桥和各单位电子显示屏播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宣传标语5000余条次。 着力举办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扎实组织开展节庆活动,以节庆为媒深度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各项活动得到全面弘扬传承。在县城举办“春节”游园活动,上万群众参与猜灯谜,写春联等;举办“元宵节”文化活动,各族群众聚集勐卧广场一起品尝甜美的汤圆;举办“三八”妇女节旗袍秀活动,彰显女性的美;举办“五四”青年足球赛、“五一”职工气排球比赛、“金陀螺”国际邀请赛、“少数民族时装周”象脚鼓舞大赛等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赛事活动;举办“花朝水悦、千景之谷”采花泼水节,各乡镇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调演,中华优秀文化“干壮”、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枝繁”。各乡镇广泛开展“农民运动会”“泼水采花节”分会场活动、古茶山“开采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因地制宜营造氛围,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同时,活动中展演向上向善的节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