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普洱市五届二次会议第44号提案的答复函 | ||||||||||||
|
||||||||||||
赵华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普洱市辖区内普洱茶线上销售品质监管的提案》(第44号)交我们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普洱茶作为我市的特色招牌,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您所关注的,“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众多消费者越来越习惯在线上购买茶叶,三年新冠疫情更进一步增加了线上购买的比例”,但是线上销售仍然存在着鱼目混珠,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关于“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线上销售产品质量、包装设计、印刷油墨质量、‘假名山’及冒牌产品、肆意侵权行为等监管督促力度,规范市场”的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普洱茶电子商务营销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近年来,普洱市市场监管、农业农村、茶咖、商务等部门高度重视线上茶叶销售安全监管工作,立足当前全市茶叶线上销售实际,大力开展茶叶网络销售市场整治。一是对市域内电商平台、企业网络直播情况、直播营销人员或者茶叶线上运营者从业情况等进行全面摸底排查。2022年全市网络平台店铺茶叶类直播带货活跃帐号492个。二是大力整治违法违规行为,发布普洱茶电子商务营销提示公告,引导普洱茶电子商务经营者合法经营。加强网络销售茶叶的监测监管,严厉打击电商平台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无证经营、违规使用茶叶地理标志、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冒用他人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伪造食品生产日期、冒用SC标示、使用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包装袋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置一批严重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和平台内经营者,截至目前,共接到茶叶类投诉举报件、信访件等275件,已处理答复248件,共检查指导茶叶生产者661次、各类茶室3000余户。三是加强茶叶的监督抽检,每年对全市茶叶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全覆盖抽样检验,对茶叶初制所加工的茶叶进行随机抽检,对流通环节的茶叶产品进行随机抽检,对抽检不合格茶叶及产品按规定进行处置。
二、关于“建议由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普洱市商务局共同加强对全市普洱茶生产及加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业务主管、质量监管人员的培训,着眼于长远发展之计,全面灌输“德为先,质为胜,诚为本”的理念,共同维护和珍惜普洱茶的质量与声誉”的建议
近三年来,每年均对全市的茶叶生产、小作坊加工者组织线上全覆盖、市级线下轮训、县局培训的方式开展业务知识的培训,并进行线上考核,覆盖率、合格率达100%,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茶叶的质量安全,同时也要求从业人员正确销售茶叶,不得夸大、虚假宣传茶叶产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及职业道德,提高生产企业法律意识,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市商务局举办电商培训60余期,240场次,共计培训12779人次,培育主播800余人。
除开展培训外,今年6月,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集体约谈10家普洱茶生产经营企业,要求认真整改标签标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普洱茶生产经营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同时,要求生产经营企业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并严格执行到位。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帮扶力度,结合职能职责,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共同维护好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联合有关部门继续加强茶叶市场日常监管和动态巡查,强化实施信用监管,定期对存在问题的经营户“回头看”,加强部门协作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全市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强化网络监管,探索网络管理新方法
一是加大对传统电商平台网络交易市场中以著名山头茶为噱头进行低价炒作、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电子商务经营者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清理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维护我市普洱茶网络交易秩序,促进网络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二是针对普洱茶网络交易存在的问题,探索对微信社群团购、利用朋友圈卖货、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推广及其他新型商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测监管,不断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努力推动构建适应网络市场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
(二)突出案件查办,重点查处八类违法行为
1.重点查处以假充真、伪造产地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重点查处市场混淆、虚假宣传手工制作、野生、保值等茶叶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重点查处利用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规范茶叶市场经济秩序。
4.重点查处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违法行为,构建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
5.重点查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查处无证非法生产、虚假标识、以假充真、伪造产品产地、伪造和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推动普洱茶质量品牌提高;
6.重点查处通过市内电商平台、自建网站、网店等销售普洱茶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加强互联网平台的销售管理。
7.重点查处普洱茶产品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违法行为,提升普洱茶产品和服务质量。
8.重点查处普洱茶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坚决取缔使用工业染料制假售假黑窝点、黑作坊,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强化宣传培训,增强企业责任意识
一是开展茶叶标签标识及制止产品过度包装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普洱市茶叶产品从包装到品质均得到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平台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对普洱茶投诉举报查办和督办,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协同监管平台,及时录入普洱茶生产、销售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向社会公示,震慑违法违规企业。严重违法者列入“黑名单”,加大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力度,令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采取“双随机”和信用监管等措施,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构建诚信经营、失信惩戒的普洱茶市场。
三是加强培训,强化行业自律。立足监管职能,以“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为抓手,在每年组织的业务培训中,增加“诚信”方面的内容,同时,与市茶叶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茶叶协会等联合举办“诚信进企业”培训会和开展集中约谈茶叶生产企业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全面灌输“德为先,质为胜,诚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企业诚信为本意识,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生产经营,持续“助企塑信”,营造“由信而兴”,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合规能力,着力打造守信重信的市场环境,构建行之有效的信用监管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和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促进企业规范生产、诚信经营,开创行业自律新局面,力争通过一手抓监管、一手抓长效机制探索,全市普洱茶市场规范取得明显成效,共同维护好和珍惜普洱茶的质量与声誉,使全市普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普洱茶产业及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7月24日
(联系人及电话:食品流通科林岳,0879—2200822)
(此件公开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