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目录

首页  >  正文
对普洱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7号建议的答复函
2019-10-28   作者: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点击数:  
 索引号:  1110-/2019-1028001  公开目录:  提案议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19-10-28
 主题词:  其他  发布机构:  市市场监管局  文  号:  普市监函〔2019〕51号

蔡茂、李先泽、周迎春、王成康、马丽、金丽、姜晓莉、胡永波、杨魏铭代表:

您在普洱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第77号提案),已交我单位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感谢各位人大代表对全市食品安全形势的关注,以及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的建议,我们将对2019年上半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介绍,并根据建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一、2019年上半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政同责。

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其列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加以部署与推进,通过不断强化地方党委、政府食品安全的双重责任,积极推进 党政同责的落实。一是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查考核作用。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10个县(区)党委、政府实地开展了2018年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考核,随机抽取了20个乡镇监管机构和80家种植、养殖、屠宰、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学校食堂以及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以考核为导向,推进各级党委、政府食品安全双重责任落实。二是深入推进党政同责。各县(区)根据《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意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管理,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得到深入推进。三是进一步增强监管合力。将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供销社、市通信管理局和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增加为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合力不断增强。

(二)加强标准化建设,抓好源头治理。

2019年上半年,在农产品种养环节,一是制定发布了《绿色茶叶企业评价规范》《绿色生物药企业评价规范》《高原特色农产品 普洱咖啡》《铁皮石斛人工集约化种植综合标准》等20多项农业技术操作规程,目前正组织制定《鳄梨生产技术规范》《普洱市普洱茶贮存方法》《普洱有机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10项地方标准。二是建成省级、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个(国家级5个,省级4个),全市现有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企业3户。食品生产环节已完成44户企业许可审批,其中新增食品生产企业20户。指导晒红茶、调味茶、粮食加工品、茶叶籽油等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为实现2019年底全市符合登记发证的茶叶初制所基本达到规范标准行动目标,制定了《普洱市全面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行动方案》,并按照一所一档的要求完成2306户茶叶初制所档案建立工作。我市共有10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8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家企业通过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认证。围绕2018年省政府食安委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结果,着重加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在较大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工作,现已制定HACCP认证工作推进方案。餐饮监管环节对全市11298户餐饮单位进行了2019年的第一轮量化分级评定,优秀901户、良好2282户、一般8115户。实施明厨亮灶改造提升603户,实施量化分级850户(26户属于新办证)。卫生监督环节:完成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65件,修改企业标准10件。粮食监管环节:对全市原持有《粮食收购许可证》国有、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清理,重新核发了达到国家规定收购资格条件的粮食企业30户,从源头上控制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三)加强市场监督,抓好过程监管。

目前,全市103个乡镇均已设置站所,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村设置食品安全信息员。2019年上半年,食品流通经营环节积极开展保健食品整治工作,全市检查保健类店铺49户,检查宾馆、酒店、影院66户,检查社区、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13个,检查旅游景区、农村场镇、农村集市、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21个,出动执法人员145人次,未查到销售不合格产品、夸大虚假宣传及非法营销的行为。餐饮监管环节有效开展 三小监管,深入贯彻《云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持续开展餐饮食品摊贩和小餐饮的备案工作,规范经营条件,提升管理能力,保障合法经营,同时达到备案、监管全覆盖。2019年上半年,全市共发放食品摊贩备案证432份。圆满完成全国政协领导赴普洱调研等18次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卫生监督环节,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执法机构清楚掌握辖区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底数,201916月,对持有营业执照的消毒服务单位建档率达到97.5%,开展监督检查单位43家次,监督覆盖率为70%,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17份。截止20195月,全市累计开展餐饮具抽检21户次,累计抽检产品样品208件,合格206件,合格率为99.03%粮食监管环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粮油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上半年全市开展粮油质量检查102次、出动检查人员316人次、检查对象208个次。

(四)加强隐患排查,抓好风险防控。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农业部门注重抓好追溯系统运行,全市18家企业已上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通过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引入二维码,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提高了普洱绿色农业品牌的公信力,逐渐形成让消费者放心的公共服务平台。在食品生产环节,根据《云南省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组织各县(区)全面推进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评定工作,实施生产企业过程控制水平现场评价打分,准确确定食品企业控制风险等级,全面排查食品生产企业存在风险隐患,已对545户企业进行了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定。并根据近年来全市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和抽检监测分析结果,列出了《普洱市食品生产重点品种风险问题清单》。

(五)加强问题整治,抓好违法惩处工作。

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了农业投入品、塑化剂、面制品、校园食品、过桥米线等专项整治行动,继续抓实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重点食品专项监督检查整治。食品生产环节开展了以白酒塑化剂、粉条面制品为内容的专项检查。共检查粉丝粉条和面制品生产企业、小作坊19家,检查餐饮服务56家,共出动执法人员98人,执法车辆49辆次。抽查样品15批次,不合格3批次,立案查处3件。餐饮监管环节组织开展了2019年春季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全市共检查各级各类学校食堂876户,持证876户,覆盖率达100%。约谈责任人2户次,下达整改通知书92份。检查中存在未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单位数1,未落实食品经营者自查制度单位数5,未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单位数34,未落实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单位数47,未按规定对餐食进行留样单位数14,存在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单位数29户。卫生监督环节,截止20195月,全市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行政处罚7起(一般程序1起),累计罚款0.9万元。二是深化行刑衔接,坚持重点打击,查获冰冻肉制品186.39吨,涉嫌走私红牛饮料275件、走私粮食10吨,查获走私活体牛8头、麂子2头、幼猴2只、鸟21只、斗鸡4只、豪猪肚4个、羚羊头盖骨制品1个。全市共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2件,罚没款42.45万元,全市食品安全稳中向好的形势得到巩固。

(六)加强抽检监测,抓牢问题导向。

2019年上半年,市场监管环节:全市已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1320批次;省抽任务368批次,均已完成相应目标任务数的50%。其中,食用农产品抽检已出具报告1316批次,合格1212批次,不合格104批次,合格率为92.09%卫生监督环节:截止615日,共收到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882例,其中自述可疑食品的病例858例。1-6月均有发病,4月为发病数最多,发病256例,占29.8%。发病人数最多为4050岁组,发病人数均为149例,占总发病数22.9%。男性发病391例,占总发病人数45.6%;女性发病467例,占54.4% ,男性和女性发病比例为11.19。农民发病人数最多,发病446人,占52.0%,其次为学生152例,占17.7%。发病人数最多的就餐地点为家庭,发病606人,占70.6%。水果及其制品导致发病人数最多,发病148人,占44.9%;其次为蔬菜及其制品引发,发病139人,占14.0%;再次为肉及其制品,发病134人,占9.8%。未收到哨点医院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报告。20191-615日,全市累计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6起,发病39人,无死亡。粮食监管环节:积极完成省定质量大清查抽检任务20批次、检验41批次、常规检验88批次,经查,粮食储存(收获)年限符合国家规定,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未发现重大问题;切实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2019年争取到13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10县(区)粮油购销公司购置粮食质量检测辅助设备。

(七)加强应急管理,抓好处置响应。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2019年度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力抓好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及时向各县区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市政府食安委成员单位传达全省加强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要求,并制定印发《普洱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市、县(区)两级先后发布预防夏季食物中毒、野生食用菌中毒和草乌、附子中毒等预警公告26期。

强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严把市场准入关,严防疫区猪肉及肉制品流入市场、进入餐桌,进一步加强餐厨废弃物的管理,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的疫情防控。从201810月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892人次,车辆3030台次,检查肉制品生产企业550家次,畜肉及肉制品经营户102506户次,社会餐饮服务单位17032户次,集中供餐点2058个次,超市、商场2760个次、集贸市场7020个次,冷库118个次。检查中,除对部分经营者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索取不全等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外,均未发现采购、加工、经营病死动物产品,以及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及肉制品的行为。

(八)加强宣传教育,抓好社会共治。

强化宣传力度,先后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市县(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部门同步开展主体日宣传,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共计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材料9.2万份,受理民众咨询食品安全问题1.3万人次。通过普洱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和平台大力开展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预警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报道工作动态,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群众饮食安全常识得到不断普及。已安排电影公司开展食物中毒防控工作公益宣传电影放映活动, 20197—10 月全市将完成放映场次991(场)。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办理人大和政协关于食品提案建议3件,受理和办结食品投诉举报43起。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履职尽责,食品安全共治共管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全面贯彻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最严,全面贯彻落实《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结合普洱市工作实际,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强化源头监管,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20197月,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召开了2019年上半年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会议,围绕2019年上半年食用农产品抽检结果,就如何提升我市食用农产品质量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各部门职能,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努力改善食用农产品的农残问题,积极帮扶地方产业发展。一是加强品牌建设。建立食用农产品品牌有助于生产自律的形成,因此要大力鼓励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只有形成规模,企业才能有效地建立品牌。二是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营造食品安全诚信环境,全面发挥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规范、引导、督促作用。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建立红黑榜制度,对不良信用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监管,建立失信惩戒制度。三是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监管。加强农产品源头特别是对我市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重点加强对种养殖源头药物残留超标的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种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四是强化食用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加大检验检测力度,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和退出、索证索票等制度,进一步落实农贸市场开办方和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主体责任,推进食用农产品经营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三)加强隐患整治,促进突出问题有效治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工作,规范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三小管理,摸清地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三小底数,强化餐饮食品摊贩和小餐饮的备案管理,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实现全面有效地监管。重点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劣质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不断扩展监管覆盖面。

(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定期召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会,与市政府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进行研判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为提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能力,确保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市政府食品安全办计划在下半年举办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有效提升各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及负面效应。

(五)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社会共治体系形成。加强正面宣传、法制宣传、动员宣传,引导公众客观、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守法意识,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风险的自我防范意识。以农村为宣传重地,大力普及村民各类食品安全及健康教育知识,不断提高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从业,规范经营的食品安全意识。坚持不懈地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到食品安全宣传、监督等工作中,积极构建食品安全共治共管局面。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完善业务培训制度,加强基层食品监管队伍建设,根据监管工作需要,调整业务培训内容,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学习课程,注重实用性和具体性,使工作人员快速掌握工作要领,提高工作实效,满足新形势监管的需要。

感谢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赵维维,08792200300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828

(此件公开发布)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