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普洱市人民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技术利用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4月29日—5月9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电 话:0879-2310757(传真)
通讯地址:普洱市思茅区园丁路7号(665000)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单位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2 | 普洱市人民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技术利用项目 | 普洱市思茅区振兴大道44号普洱市人民医院一号楼2楼介入手术室 | 普洱市人民医院 | 云南崇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本项目位于普洱市人民医院,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医院一号楼二楼原有医疗用房的基础上改建1间DSA介入手术室及配套辅助用房,新增1台DSA装置,拟配备的DSA射线装置型号待定,最大管电压均为125KV,最大管电流均为1000m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项目占地面积129.6m2。总投资945.7万元,环保投资约61.5万元,占总投资的6.5%。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施工噪声、施工废渣、施工废水和建筑粉尘等污染物产生。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有射线装置产生的X射线、臭氧和氮氧化物,设备运行和通排风系统产生的噪声,介入手术产生的医疗废物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 本项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情形有:人员误入正在运行的DSA介入室导致误照射;医护人员还未撤离介入室、防护门未关闭即进行曝光,致使相关人员受到误照射;医护人员未穿防护服进行手术受到误照射。本项目误照射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剂量超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年有效剂量限值,发生一般辐射事故。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拟采取的防护措施。射线装置安装调试应由厂家专业人员完成,医院不得自行拆卸、安装设备。设备安装调试时,确保各项屏蔽措施落实到位,关闭防护门,在机房门外设立辐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靠近,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采取足够安全的个人防护措施,人员离开时机房必须上锁并派人看守。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均在机房内进行,经过墙体的屏蔽和距离衰减后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二)运营阶段拟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本项目涉及的辐射工作场所四周及地面、屋顶拟采用相应的屏蔽体对射线进行屏蔽,观察窗安装防护铅玻璃,机房通道处均安装铅防护门(机房墙体与门缝的重叠部分大于 10倍缝隙)。DSA床旁安装铅防护帘,在机头处安装铅悬挂防护屏,这些屏蔽体具有0.5mmPb 的防护能力。医生在手术室内操作时应身穿铅衣、戴铅帽、铅围脖等,同时使用铅悬挂防护屏和床侧防护帘进行防护。从设备基座下方设置电缆沟(20cm 宽×10cm 深),DSA 机房电缆沟从西南侧斜向 45°穿过屏蔽墙进入控制室,从北侧斜向 45°穿过屏蔽墙进入设备间,电缆沟宽 20cm、深 10cm,穿墙位置从 DSA 机房 200mm 处至设备间和控制室 200mm 处电缆沟顶部铺设一层 2mm 厚铅皮,上方再用 5mm 厚钢板做盖板,有效防止射线。
(三)其他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医院拟对本项目辐射工作场所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进行分区管理,限制无关人员受到不必要的照射;DSA介入室入口处设计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介入室门上设计有工作状态指示灯和门灯联锁装置;DSA介入室内侧墙壁、控制台处均设置紧急停止按钮;平开防护门设置自动闭门装置,电动推拉门设置防夹人装置,医院已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医院成立了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辐射安全管理;制定了岗位职责、个人剂量管理、人员培训、操作 规程、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制度。个人剂量计按期送检,并建立个人剂量健康档案。医院应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专人负责;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张贴于工作场所墙面醒目处。 (四)其他环境影响采取的措施。本项目DSA介入室拟采用上进下排的通风系统。DSA运行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经通风处理后,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很小;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水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医院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置;介入手术产生的医疗废物采用专门的收集容器收集后,转移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普洱市金盛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清运处置;生活垃圾依托医院现有的环保设施统一处理。 (五)可能辐射事故情形的预防措施。DSA介入室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和急停按钮,医院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医务人员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停止出束,启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按照《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环发〔2006〕145号)采取应急措施。 |
2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技术利用项目 |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政法大街2号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一号楼1楼介入手术室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 | 云南崇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本项目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将一号楼一楼原有的住院收费室、过道改建为1间DSA介入手术室及配套辅助用房,并进行防辐射装修,新增1台DSA装置,拟配备的DSA射线装置型号待定,属于Ⅱ类射线装置。项目占地面积170.7m2。总投资980万元,环保投资约64万元,占总投资的6.53%。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施工噪声、施工废渣、施工废水和建筑粉尘等污染物产生。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有射线装置产生的X射线、臭氧和氮氧化物,设备运行和通排风系统产生的噪声,介入手术产生的医疗废物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 本项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情形有:人员误入正在运行的DSA介入室导致误照射;医护人员还未撤离介入室、防护门未关闭即进行曝光,致使相关人员受到误照射;医护人员未穿防护服进行手术受到误照射。本项目误照射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剂量超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年有效剂量限值,发生一般辐射事故。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拟采取的防护措施。射线装置安装调试应由厂家专业人员完成,医院不得自行拆卸、安装设备。设备安装调试时,确保各项屏蔽措施落实到位,关闭防护门,在机房门外设立辐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靠近,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采取足够安全的个人防护措施,人员离开时机房必须上锁并派人看守。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均在机房内进行,经过墙体的屏蔽和距离衰减后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二)运营阶段拟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本项目涉及的辐射工作场所四周及地面、屋顶拟采用相应的屏蔽体对射线进行屏蔽,观察窗安装防护铅玻璃,机房通道处均安装铅防护门(机房墙体与门缝的重叠部分大于 10倍缝隙)。DSA床旁安装铅防护帘,在机头处安装铅悬挂防护屏,这些屏蔽体具有0.5mmPb 的防护能力。医生在手术室内操作时应身穿铅衣、戴铅帽、铅围脖等,同时使用铅悬挂防护屏和床侧防护帘进行防护。从设备基座下方设置电缆沟(20cm 宽×10cm 深),DSA 机房电缆沟从西南侧斜向 45°穿过屏蔽墙进入控制室,从北侧斜向 45°穿过屏蔽墙进入设备间,电缆沟宽 20cm、深 10cm,穿墙位置从 DSA 机房 200mm 处至设备间和控制室 200mm 处电缆沟顶部铺设一层 2mm 厚铅皮,上方再用 5mm 厚钢板做盖板,有效防止射线。 (三)其他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医院拟对本项目辐射工作场所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进行分区管理,限制无关人员受到不必要的照射;DSA介入室入口处设计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介入室门上设计有工作状态指示灯和门灯联锁装置;DSA介入室内侧墙壁、控制台处均设置紧急停止按钮;平开防护门设置自动闭门装置,电动推拉门设置防夹人装置,医院已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医院成立了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辐射安全管理;制定了岗位职责、个人剂量管理、人员培训、操作 规程、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制度。个人剂量计按期送检,并建立个人剂量健康档案。医院应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专人负责;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张贴于工作场所墙面醒目处。 (四)其他环境影响采取的措施。本项目DSA介入室拟采用上进下排的通风系统。DSA运行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经通风处理后,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很小;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水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医院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置;介入手术产生的医疗废物采用专门的收集容器收集后,转移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普洱市金盛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清运处置;生活垃圾依托医院现有的环保设施统一处理。 (五)可能辐射事故情形的预防措施。DSA介入室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和急停按钮,医院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医务人员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停止出束,启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按照《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环发〔2006〕145号)采取应急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