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农业农村局对政协普洱市五届二次会议第021号提案的答复 | ||||||||||||
|
||||||||||||
范正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普洱市烟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提案》(第021号)交我们办理,经商市公安局、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现答复如下: 一、锁定目标,全力推进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要求,坚持“稳规模、夯基础、提质量、上水平、促增收”,稳固提升优质烟叶供应水平,全力推进全市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巩固好普洱烟草在国内百万担烟区的优势地位。聚焦“重点县、万担乡、千亩村、百亩片”,推动烟叶生产要素向核心烟区和优质烟区聚集,突出抓好核心烟区建设与保护、土地集中流转连片规模种植、“156”示范工程等重点工作,积极构建种植规模化、生产绿色化、烟农职业化、服务专业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增收多元化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格局。2023年完成烤烟种植38.19万亩、收购103万担,雪茄烟种植0.3万亩、晾制干叶6000担,实现烟农售烟收入达17.96亿元以上、烟叶税达3.95亿元以上。到2025年,全市烤烟规模发展至41万亩、110万担,雪茄烟规模发展至0.75万亩、1.5万担,年度烟农售烟收入达19.6亿元以上、烟叶税达4.3亿元以上。2030年,力争全市烤烟规模发展至50万亩、130万担,年度烟农售烟收入达30亿元以上。到2035年,力争全市烤烟规模发展至60万亩、150万担,年度烟农售烟收入达60亿元以上。 二、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 坚持全局观念、系统观念,充分发挥烟叶产业经济优势和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政企齐抓共管和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的管烟、抓烟良好发展氛围,进一步强化“抓产业、识干部”和“抓烟就是抓经济”的意识,压实各级责任,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性,扎实推行和强化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行业及有关部门具体组织的上下联动、综合协调的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烟叶工作的督查督导,主要对政策措施制定及落实、基本烟田保护及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兑付、烟叶种植面积落实、烟叶收购目标任务完成等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导,为全市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围绕“以烟养烟”发展思路,各种烟县(区)每年从财政投入中预算不低于上年度烟叶税10%的烟叶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并稳定“以烟养烟”长效政策保障及目标责任考核激励机制。 三、推进土地中长期流转建设,促进烟区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核心烟区保护,强化烟田精准管理,将划定的基本烟田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进行管理。在规划的基本烟田内,突出田、水、路、机综合配套,以百亩以上连片区域为实施单元,以烟田水利设施、机耕路、土地整理、建成项目维修为主要建设内容,建设高标准基本烟田。加大电能烤房、生物质燃料烤房、烟夹、生物质燃料加工线等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大力推广新能源烤房,加快烟区烘烤设施提档升级。积极配套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和节水节能绿色发展装备,加大专用高效机械推广应用,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持续推动“烟叶+多元产业”减工降本,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化肥减量化、植保绿色化、能源低碳化和资源循环化等绿色烟叶生产技术,打造绿色农业示范样板,推进绿色生产;加快推进景谷县(碧安乡、威远镇)、景东县(文井镇)、镇沅县(者东镇)等地烟叶收购站(点)新(改扩)建工程建设,完善设施设备配套,夯实烟叶生产发展基础。 在基本烟田规划区内,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支持中长期流转土地,加快推进区域内以村委会、合作社、种植专业户为主体的土地长期稳定有序流转,在基本烟田规划区内不引进、不推广竞争性作物,不推高土地租金;围绕提升烟田产出综合效益,强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融合,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深化烟粮生产合作,形成“烤烟+玉米”、“烤烟+豌豆”、“烤烟+油菜”、“烤烟+蔬菜”、“烤烟+绿肥”等“烟+N”科学合理耕作制度,形成“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粮经双收”的良好发展格局。支持烟农专业合作社拓宽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农业产业综合体。 四、提升机械化使用率,推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重点解决耕整地、起垄、打塘、中耕培土、植保等田间生产重点环节和用工量较大的编烟环节机械作业水平,因地制宜开展覆膜、移栽等机械化作业,突出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提升烟夹推广应用比例,积极探索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千方百计减少烟农用工数量和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持续开展废弃地膜、农药等包装废弃物回收等面源污染治理,加大有机肥使用推广面积,加大生物质燃料、电能烘烤推广力度,保护烟区环境。建设智慧烟草农业应用体系和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农户信息、烟田信息、生产要素信息以及烟叶质量追踪管理的自动采集,对烟叶生产和经营提供实时动态跟踪和精准服务,促进烟叶质量提升和管理升级。建成烤烟地理信息系统,全面实现对种植烟叶土地规划的信息化管理,促进烤烟种植向适宜区集中,保证土地轮作制度的贯彻实施,为提高烟叶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着力稳定队伍,深入开展“156”示范工程建设 注重培育职业烟农队伍,将职业烟农培育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范畴,加快培育新时期年轻化、新生代职业烟农队伍,培育适度规模种植主体,着重发展10—30亩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升发展10亩以下的农户,使其单户面积提升到10亩以上,适度发展种植规模30亩以上的农户。按照“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的思路,以开展“156”示范工程为切入点,立足于稳定核心烟区,积极构建以“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数字化、绿色化、多元化”六化为主要特征的粮(经)烟协调发展、烟田持续稳定、现代要素聚集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管理体系,为建立核心烟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可复制样板。 感谢您对普洱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普洱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
||||||||||||
附件【政协21号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pd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