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农业农村局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59号建议的答复 | ||||||||||||
|
||||||||||||
黄发福、自明菊等2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给予建设景东县太忠镇嘎仰村田园综合体并将其打造为普洱市北部农旅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点的建议》(第059号)交我们办理,经商市文化和旅游局,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农业市场主体倍增 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意见》《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实施方案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结合普洱实际,加快培育壮大以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了《普洱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倍增计划》。截至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74个,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164个、农家乐1420个、休闲农庄23个、休闲农业园区31个、民俗村36个;实现营业收入5.32亿元,接待456.08万人次,从业人员6814人,利润总额8651万元;上缴税金4351万元,带动农户3218户,经营面积113.24万平方米。 二、强化乡村旅游规划引领,推进乡村旅游示范创建 市级编制印发了《普洱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0—2022)行动计划》、《普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并印发实施,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思茅区南屏镇高家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命名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澜沧县糯扎渡镇雅口村、酒井乡勐根村、惠民镇芒景村,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勐梭镇秧洛村博航村民小组,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凤山镇平寨村,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整董村被认定命名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为推动全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成功创建澜沧县老达保景区和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推出了普洱茶之旅、咖啡之旅等乡村旅游线路,以及倚象半山酒店、芒卡熙康·云舍健康度假酒店等乡村特色休闲度假养生产品。 三、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以景点助推乡村旅游 联合京东旅游举行“山海经——普洱站”直播活动,与浙江舟山文旅部门连线直播,推介普洱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开展沪滇协作旅游扶贫,将乡村旅游点纳入疗休养线路,用好“一部手机游云南”大数据平台,进行“端午药根节”、澜沧扩塔节等节庆活动的直播,有效扩大普洱乡村旅游的影响力。选派干部参加中国旅游集团在宁夏举办的旅游扶贫人才培训,邀请台湾亚太智库、亚太创新知识学院郑敏庆博士到普洱作民宿专题讲座,与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黄浦·普洱文化旅游人才交流培训班,组织各县(区)文化旅游扶贫带头人到市内外开展素质提升培训,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推出“茶山问乐”乡村非遗旅游线路,深受游客欢迎。挖掘普洱非遗特色菜系(美食),推出一批非遗旅游线路、景点和体验区,吸引游客品味乡村美食,体验乡村美景,拉动乡村消费需求。同时,组织在乡村旅游点开展非遗传承展示、非遗产品展销,并组织非遗产品、非遗节目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普洱民族歌舞沪上巡演、上海普洱版画艺术优秀作品交流展等活动,充分展示普洱非遗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全市已成功申报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人,命名市级非遗传承人59人,评定市级非遗项目20项。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实施方案 》《普洱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0—2022)行动计划》《普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和《普洱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倍增计划》,将该项目纳入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程项目库备案,并积极组织申报项目建设。 感谢你们对普洱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普洱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
||||||||||||
附件【人大59号建议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pd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