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农业农村局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30号建议的答复 | ||||||||||||
|
||||||||||||
张宇航、夏应彬、张庆晓、高松凤等4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宁洱县勐先镇万亩蔬菜产业园纳入市级统筹建设成为普洱市“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的建议》(第030号)交我们办理,经商市财政局,现答复如下: 一、实施八大工程,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近年来,普洱市瞄准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先后制定出台《普洱市产业强市三年行动(2022—2024年)》《普洱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为扎实抓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实施良田沃土强基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着力保护好坝区耕地,努力提升山区半山区耕地(园地)质量。累计建成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229.6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34%,农田有效灌溉率达31.1%。二是实施绿色发展引领工程。制定出台《普洱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建立1个粮食产业、3个战略产业、12个重点产业,即“1+3+12”的产业体系。蔬菜播种面积52.5万亩,产量67.8万吨,产值15.4亿元。三是实施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现代设施农业推广应用,大力推广中小型高效适用机械装备,提升茶叶、咖啡、蔬菜、水果等产业高端设施装备水平。在蔬菜产业上重点开展喷滴灌、绿色高效设施示范和推广,改造提升设施蔬菜基地333.33公顷、达到1000公顷。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库、监督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数字农业”场景应用,形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一张图”。到2024年累计建成5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四是实施农业生物安全工程。健全完善边境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提升生物生态风险防范能力,筑牢国家西南生物安全屏障。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建设重点区域监测点,开展高效安全防除技术推广应用。五是实施市场拓展畅通工程。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产销衔接、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供应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设线上直销店,开发适宜电商销售、运输便捷的产品,规范发展直播销售等新业态。六是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持续开展名品名企推荐评选表彰,扩大普洱企业和农产品进入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数量;推动开展市级名品名企业评选活动,建立市级名品名企清单,为推荐省级名品名企评选表彰做好储备;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推介,培育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快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普洱品牌矩阵,培养一批全省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七是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旅游消费新趋势、满足新需求,大力开展“普洱人游普洱”活动,以城市周边、旅游环线的特色乡村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周边游”、“周末游”,满足城市人群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生活需求。打造一批“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改造提升一批精品乡村旅游业,将普洱打造成世界茶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圣地,拓展一批绿色生态、休闲观光省、市、县美丽乡村。八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区为引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依托,市、县(区)、乡(镇)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到2024年,累计建设3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农业产业强镇、3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300个产业基地,推动产业生态由产品集聚的“小特产”转变为生产要素集群的“大产业”,形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 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牌”基地建设 普洱市“十四五”期间“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计划建设703个,其中蔬菜产业基地建设19个,基地规模5.82万亩。宁洱县“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产业基地29个(含加工类7个),其中:种植类24个,基地规模3.065万亩。蔬菜产业基地建设1个,基地规模0.3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十四五”期间“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普洱市产业强市三年行动(2022—2024年)》《普洱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普洱市2023年加快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宁洱县勐先镇万亩蔬菜产业园发展实际,将其纳入全市“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计划项目库以及认定一批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有效促进宁洱县蔬菜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感谢你们对普洱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普洱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
||||||||||||
附件【人大30号建议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pd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