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县传承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民族团结展现新局面 | ||||||||||||
|
||||||||||||
墨江县大力传承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民族团结展现新局面。 重温民族团结奋斗史,民族团结观念深入人心。精心谋划、周密部署,选取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对象组织开展重温民族团结奋斗史活动,通过带领各族群众重温民族团结誓词、讲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发放民族团结宣传材料等与少数民族群众面对面的方式,讲述新中国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建设历史,回顾“黑树林”地区从矛盾纠纷频繁转变为现今团结稳定、励精图治谋发展局面的曲折历史,给广大群众留下民族团结来之不易、团结稳定带来幸福生活的深刻印象,深化“团结是福,动乱是祸”的观念,引导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身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繁荣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弘扬传承工作,并将文化资源优势与旅游业结合,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促进优秀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全县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17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67名;现有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项目53项。“十三五”期间,收集整理出版哈尼文化图书类成果20种,印刷5万余册;共组建农村文艺演出队112支;哈尼歌谣《巴哈雅米》入围云南省第三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决赛;《数梯田》参加歌舞乐展演荣获市级金奖、省级铜奖。 培养树立典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坚持立标杆、树典型,积极培养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领头雁,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渠道、主阵地,逐步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工作格局。一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全县共成功创建146个国家、省、市、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所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2个省级“和谐寺观教堂”,8个市级“和谐寺观教堂”,涌现出186户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二是坚持抓文化强认同。每年编排15场以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到15个乡镇90个少数民族村寨演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双语宣讲、法治宣传等各类培训573场次,举办各类学习培训活动150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0.31万人次,通过国际双胞胎、哈尼族祭竜节、十月年节、彝族火把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团结互助进步友好理念,拉近各民族情感距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