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县者东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融合共发展 | ||||||||||||
|
||||||||||||
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境内居住有汉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苦聪人)、回族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8329人,其中,拉祜族(苦聪人)9617人 ,占少数民族人口52.5 % 。拉祜族(苦聪人),实现从“一步跨千年”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胜利,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组织的力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苦聪山寨璀然绽放,在者东镇唱响了新时代的民族团结之歌! 要致富先修路 者东镇麦地村转马路村民小组,传说马到了这里因山路陡峭,无法前行就转头,故名转马路。曾经,通往转马路小组的那条曲曲山路被喻为“五紧公路”,意思是坐车来这里,手要抓紧、牙齿要咬紧、眼睛要闭紧、脚趾头要钩紧、双脚要夹紧。要致富,先修路,如今,一条蜿蜒的水泥路把转马路小组与外界紧紧相连,道路硬化建设也逐渐实现了从“通村”到“通组通”再到“通户”,“交通线”也成了群众的“致富线”,赶集、送小孩读书、商品交易等,搭起了转马路组49户农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除了转马路小组,者东镇先后投入1.65亿元资金,硬化15个村村组道路168.55公里,建设村组砂石路281.63公里,硬化农村串户路3426户205.56公里,村组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现在,者东镇条条道路通村组,墨临高速路穿境而过,并在者东设立了出口,全镇各民族团结一致,心连心、手牵手,沿着一条条“致富路”,奔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党建引领产业富民 坐落在帮海村的小户南村民小组,过去,因为生活困难,小户南常常被形象地译为“小富难”。茅草房、篱笆房、杈杈房、栅片房,因缺少衣物,晚上就睡在火塘边,“种一山,收一箩”,吃了上顿没下顿。水电路不通,群众受教育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回想起以前的生活,现在50岁的组长李学昌记忆犹新。“山上的老民族来了,太脏了,赶快把门关起来,不要让他们进来”,因粮食不够吃,他们会到距离寨子只有6公里的另一个寨子去借粮食,谈起这些,李学昌眼中不禁泛起泪花。 群众要脱贫,增加收入是关键,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者东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少数民族群众的集体力量,因地制宜,种植烤烟、发展冬农产业、林下经济,发展养殖,促进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2020年,小户南组种植烤烟175亩,产值51万元,冬农开发50 亩,产值20万元,人均收入 12060元。围绕全县实现4个50亿和者东镇茶叶综合产值达1.38亿元的目标,者东镇将团结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做好生猪、肉牛养殖,烤烟、茶叶和蔬菜种植,让产业发展富民 民族团结暖人心。 民族团结共奔小康路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者东镇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平安者东建设、文明村镇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活动相结合,让各民族群众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从一个哀牢山深处的贫困乡镇,闯出了一条直过民族地区摆脱绝对贫困的成功路子。2020年末,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12212元。按照“六个精准”要求,落实“五个一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县委“13579”的脱贫攻坚任务,“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绝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1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983户698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7.4%降至0,顺利通过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及脱贫成效考核。扎实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强化执法管理,全面整治集贸市场、卫生死角。完成农村住房建设2457户、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及人居环境改造5496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新村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者东小学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荣誉称号,者东镇卫生院被评为省级一级甲等医院,者整村、帮海村、东洒村、麦地村、新光村、新庄村、樟盆村、马邓村、新文村被评为云南省卫生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