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11县(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共铸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 ||||||||||||
|
||||||||||||
为推动滇西南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贯彻落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印发<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精神,近日,普洱市的江城县、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临沧市的镇康县、耿马县、沧源县,以及红河州的绿春县,共计4个州(市)11个县(市)在江城县举行滇西南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标志着各方将共同携手,跨区域合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经验互学,共谋发展 在签约仪式座谈会上,11个县(市)的代表纷纷分享了各自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成果。勐腊县通过打造“无忧勐腊”民族文化和旅游特色品牌,成功塑造了独特的民族品牌形象;镇康县则创新性地构建了“五个长廊”,通过“五廊集成”的方式构筑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发展。这些成功的案例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激发了大家共谋发展的热情。 二是资源互享,合作共赢 各方一致认为,此次合作不仅是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积极响应,也是11个县(市)在新时代背景下,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合作各方秉持“优势互补、平等互惠、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经验互鉴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度合作。各方将共同打造边境民族团结红色旅游线,结合边境红色文化,串联11个县(市)的多民族风情和独特自然风光,为游客提供深度体验云南历史文化与秀美风光的机会,同时促进各民族在旅游中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文化互融,增进友谊 各方将立足11个县(市)多民族融合、多文化共融这个最大的地域特色,高质量推动区域间民族文化交流交融。通过联合举行群众民间集会、文体活动等方式,促进民间民族文化交流,增进4州(市)间乡亲友谊。此外,各方还计划共同谋划举办盘王节、哈尼节等传统节日活动,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方式,进一步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四是边境共治,凝聚共识 各方将整合国门学校等资源,加强群众国防、边防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强化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和法治意识。同时,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等各类阵地联合开展主题文体活动,推动民俗文化、军营文化的深度融合,凝聚边境地区党员群众“扎根边疆、心向中央”的广泛共识,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将为滇西南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各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携手共进,共同铸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