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
|
||||||||||||
普洱市居住着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26个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市情特征,是我国多民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也是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的大观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茶马古道的源头,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诞生地,传承普洱优良的“民族团结基因”,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近年来,普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普洱市各项工作的主线,紧扣“15955”工作思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着力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凝心铸魂。普洱是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近年来,普洱市持续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普洱民族团结园育人功能,建成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把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宣讲和“五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民族团结誓词碑入选教育部《中华民族大团结》教育教材,“民族团结誓词碑”入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被国家民委复制入驻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石榴园”,《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光荣历史和现实意义》入选中央组织部干部“好课程”。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五个高度认同”。普洱市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景东、景谷、镇沅、宁洱、澜沧、西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不断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发各族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推崇。2022年以来,共推选出第七届普洱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7名;身边好人及好少年132名,倪华入选2023年敬业奉献类别“中国好人”。 二是深化宣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党外干部暨统一战线“六支队伍”培训班、中青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市直机关青年干部进修班等班次。充分利用普洱民族团结园、思普革命纪念馆、思六烽火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聚焦讲好“五个故事”以及普洱红色故事,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五史”学习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2023年以来,共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500余场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700余场次;开展“五史”学习教育600余场次。深入学校、社区、机关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传承革命精神,缅怀革命英烈”“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童心向党”等群众性主题活动7500余场(次),覆盖干部群众170余万人(次)。 三是丰富创新载体深化文化认同。普洱市创新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深入实施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实现沿边行政村、4A级旅游景区、主题公园、主题街道、教育基地、学校全覆盖。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如,开展“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主题活动、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座谈会;组织“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频座谈会。充分利用“民族团结+互联网”平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组织开展“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讴歌百年建党伟业”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图片网上征集和展览活动,主题活动促进了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同时,以智慧化“点单式”的文化服务配送方式,将文化惠民精准送到基层人民群众“家门口”,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打造各民族共建共享的中华文化活动节庆品牌,举办三国丢包节、双胞胎节、泼水节、新米节、火把节等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在交往联谊中增加了解、增进情感、增强认同。 四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年来,一方面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了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和民族文化“双百”工程,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村落文化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创作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一批文化精品。近年来,全市入选各级非遗代表性名录747项,培育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51人,建立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4个,佤族织锦等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推出舞台艺术作品900余个,书法、美术、摄影作品1200余幅,如,民族团结话剧《澜沧水长》、原创舞蹈《摆出一个春天》、花灯剧《盟誓》《誓言如钟七十载》、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民歌《数梯田》《拉祜四季调》、歌曲《春到拉祜山》《人走茶不凉》等;油画《绿水青山收获忙》、群舞《甜甜甘蔗地》、舞蹈《那山·那澜》入围云南省“彩云奖”,电影《一点就到家》荣获第十九届华表奖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奖。《茶歌唱到北京城》《幸福时代》《墨彩江山》《族人的梦》等反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原创歌曲。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宣传报道和文学创作活动,集结成《誓言》一书公开出版,连环画《丰碑上的誓言》、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实书籍《红色誓约》发行,这些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都为新时代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聚焦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普洱市持续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聚焦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薄弱地区学前儿童,多措并举,积极营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社会生活环境,在政务服务大厅、医院、银行、交通场站等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广大市民主动参与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组织开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倡议活动,实施“童语同音”工程和“学前会说普通话”行动,开展“普通话+劳动力就业”培训,创建255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村,完成115所中小学(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达标建设,1人获得教育部表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澜沧县推普典型人物宣传片在全国推普周开幕式上展播,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通过大力宣传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了全市干部、师生和群众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形成学习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