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教育体育局对政协普洱市五届二次会议第151号提案的答复函 | ||||||||||||
|
||||||||||||
A 公开 李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案》(第151号)交我们办理,综合市关工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市妇联意见,现答复如下: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日新月异,学生的成长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叠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关注。目前,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一、深刻认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性难题。我国同样也不例外,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遵循原则。截止2022年10月,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45人,具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42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971人,具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经过专业培训或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资质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246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3016人。全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共268个。各县区和学校积极探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推进医校协同和家校沟通。但受3年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 与现实迫切需求和人民热切期盼相比,目前我市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不统一,良好工作氛围尚未形成。部分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现象,忽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部分县区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关心不重视;部分县区和学校过分夸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病率和病症的严重性,将心理问题混同于精神疾病,导致孩子羞于谈心理,耻于做治疗;而家长担心送医会导致孩子被标签化,影响孩子前途。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到位,工作实效性有待加强。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科学性、针对性不强,有的甚至未列入教学计划。部分学校对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培养重视不够,学校心理咨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甚至有的地方缺少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有个别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不专业,对学生耐心倾听、平等交流和以爱育爱不够,缺少有效心理支持和关怀。三是部门协同机制还有欠缺,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在发现、预警、治疗、跟踪、康复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学生就诊转介绿色通道不畅。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儿童精神科医师短缺。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研究制定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统筹各项工作和要素,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任务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广泛组织动员,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是加强精神专科建设。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心理门诊)全部挂牌成立,能正常开展日程诊疗,咨询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薄弱专科建设项目申报和推荐。2022年,除镇沅、江城和西盟3县外,其余7县(区)人民医院已独立设置精神科。2023年,组织其余3县人民医院积极申报精神科建设。 二是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印发《普洱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试点方案》(普卫〔2022〕44号),健全和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组织工作架构,组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市人民政府于2022年8月4日召开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并邀请云南省传染病医院院长(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开展试点工作培训1期,共计400余人参训。思茅、景谷2县(区)试点县首批推进,其他县跟进工作,逐步落实“建体系、训队伍、优服务、强宣传、起实效”五个关键环节,尽快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模式,逐步构建广覆盖、全方位、可持续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加强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加省级组织的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参加转岗27人。2023年,报名参加第10期转岗10人。截至目前,普洱市现有精神专业类执业医师110人,其中:临床医师100人、中医医师7人、中西医医师3人;助理医师37人,其中:临床助理25人,中医助理11人、中西医助理1人,已达到精防人员4.5人/10万配置要求,已基本实现每乡镇都配有1名精神科医师及心理咨询服务工作者。 四是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发挥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云南省精神卫生人力资源培训基地作用,举办全市基层精防人员培训班2期,共计106人;参加市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实战演练2期6人次;加大社会群体、行业层面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队伍培训,更好地为全市设置心理健康辅导机构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做到有效监控、防范和应对心理危机引发各种突发事件,降低对社会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 五是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普洱市成立了精神卫生科普宣传团队11个(市级1个,县级10个、每县1个),累计开展科普宣传50余次,印发科普宣传材料200套,2600册,印发宣传环保袋1万个,为广大市民正确认识心理疾病,遇到心理问题能够向心理健康机构进行健康咨询建立了新途径。2022年,参与“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单位”“进事业单位”“进军营”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及专题讲座培训11次,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坐诊12次;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教育21场次,共4200人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学普及工作,宣传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六是开展社会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发挥精神专科医院优势,市第二人民医院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救援专家团队,设立咨询解答服务热线,对外公布热线电话号码和专家手机号码,提供每周7天24小时免费服务,线上安排专家轮值在线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咨询解答。2022年线上接授心理健康咨询2780人次,其中心理危机干预56人次。努力推动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发展圈,多层面为学生提供全面化、系统性、强有力的协同保障,持续提升尽早及时预警、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性。 七是实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制定印发《普洱市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实施方案》,选取思茅、墨江2县(区)作为项目试点县。2022年9月,成立普洱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自正式挂牌以来,健康中心专家团队先后深入普洱市一中、思茅区一中、三中、四中、六中及思茅区一小、二小、三小、四小、六小等10所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网络成瘾宣教干预、考前辅导、亲子沟通,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处理及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家长辅导培训,服务师生达1000余人次,有力的促进普洱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感谢您对普洱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关心支持。 普洱市教育体育局 2023年7月12日 (联系人及电话:学校体卫艺和竞赛训练科李政营,21339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