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教育体育局对政协普洱市五届二次会议第156号提案的答复函 | ||||||||||||
|
||||||||||||
A 公开 林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普洱市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几点建议的提案》(第156号)交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将最好的地块、最优的资源、最大的投入都用在了教育上,下最大的决心、推最强的改革、尽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逐级成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加快推进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配套制定教育工作“五制度两办法”。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19亿元资金,启动13所公办城镇幼儿园和15所公办城镇小学建设;市级财政每年新增4000万元,用于全市教职工绩效工资;市级每年安排450万元培训经费和300万元教研经费,强化教学科研工作,着力选树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在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统筹建立200名事业编制规模的公办中小学教师专项编制周转池,积极开展党政储备人才和教育类人才专项招引,不断充实优化师资力量。全面启动教育综合改革,着力破解教育发展瓶颈。修订完善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出台学校精细化管理、“市管校聘”、中小学党组书记校长和教师“述评考”、县(区)公办普通高(完)中校长提级管理等系列改革举措,各县(区)对应市级教育改革政策文件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县(区)人民政府与教体部门、教体部门与学校层层签订教育教学目标责任书。聘任云南省基础教育专家为市政府教育发展顾问,从云南省教育先进地区选调优秀干部充实市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市、县(区)抽调精干力量分别组建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专班,建立“市、县、校”三级督查体系,完善“学校年级组—学校各处室—学校督查室—政府教育督导室”四级督导管理网络,市、县级聘请教育督查员、抽调教研员,从机关到学校层层建立督查团队,定期不定期开展实地督导。 经过不断努力,普洱市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群众对普洱教育的信心有所回升。但正如您所说,教育职能部门管理没有形成闭环、部分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落后、名师工作室规划不清晰等问题仍然存在。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合力抓教育的责任 (一)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秘书组作用。调整加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提级设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由宣传部、常务副市长、统战部、组织部、分管教育副市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市委、市政府多部门主要领导构成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秘书组在市教体局。各县(区)同时成立书记、县(区)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及秘书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重点解决体制机制建设、硬件设施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教育领域突出的问题。秘书组根据常规教育工作,结合实际,谋划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思路、方法,拟定工作制度,由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议、下发,并跟进做好贯彻落实。 (二)开展好县(区)委书记年度教育工作述职。推行县(区)委书记年度教育工作述职制度,配套实施市委常委挂钩县(区)教育工作、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市级领导定期到学校调研现场办公工作等制度,和教育目标管理考核、教育目标管理考核约谈两个办法。每年6月以前制定教育述职实施方案,根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确定1到2个必述的重点问题,分别由市委常委带队到县(区)开展工作情况调研检查,教体部门也会派出专项检查组检查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根据10个县(区)工作开展的情况,形成市委书记的总点评稿,述职后及时开展民主测评,分出等次,对于排名靠前的县(区)进行通报表扬,落实绩效奖励,对于排名末两位的县(区)进行约谈。会后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整理,点对点向各县(区)下发问题清单,年内开展专项检查督查,继续听取工作汇报。对于整改不力的县(区)发放督办单,持续跟踪落实,确保评议结果的有效转化。 二、内引外培,建设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 (一)完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制定出台《普洱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普洱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学分认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普洱市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完善教师学时学分管理认定制度,加强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组建市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加强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全面加强教师全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员培训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班级管理四个方向开设培训课程,强化校本研修,保障每位中小学教师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培训,重点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更新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 (二)建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构建优化“三级五类”(市、县、校三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新任教师五类)教师培养体系,实施“雏鹰计划”、“新秀计划”,培养一批优秀义务教育学校青年教师。深入实施“三名工程”,重点培养一批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到2025年,培育600名以上各级各类教师人才。完善专家型校长培养机制,创新校长培训模式,对职级校长进行分层培养,每年遴选培训100名校长。实施“一级校长工作室”,每个县(区)至少组建1个“一级校长工作室”。培养一批市内知名、能引领本地教育发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突出的专家型教师和校长,充分发挥好优秀校长和教师的引领辐射带头作用,从而帮助全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扩大教育优质资源辐射面。多措并举推动教育人才“组团式”和“省管校用”扩面提质,构建符合普洱实际的托管帮扶体系。推动县域内开展公开课、集体备课、学科建模、课题研究等活动为帮扶教师搭建平台,提升学科教学质量;鼓励县域内以入校诊断、现场教学、影子培训等形式发挥帮扶校长的引领辐射作用。实施“县域内中学校长对口培养计划”,发挥区域“大校长”作用,以点带面扩大帮扶校长辐射面。从2023年起,受帮扶县研究选派一定数量的未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的普通高中或初中校长、教学副校长到受帮扶学校进行跟岗研修,组织教师参与集中培训、观摩教学和教研,强化经验总结和教学资源、管理经验分享。依托本地名师力量,开展“名师交流、名师驻点、名师讲堂”等活动,打造“双师课堂”、“智师课堂”、“在线课堂”等,不定期轮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专题教研等,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培训工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开设高级研修班,从教育政策、教育前沿、教育部门如何履职、如何规划区域教育发展等方面开展培训,逐步建立完善培训机制,每年组织一批教育管理干部开展培训,帮助教育管理者认清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提高其规划区域教育发展能力和履职能力。 三、突出重点,抓实“三名”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 (一)修订完善市级“三名”工作室管理办法。明确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养目标,从组建模式、人员选拔、组建程序、工作职责、日常监督与考核、经费管理等方面重新研究制定新的“三名”工作室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引领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普洱市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深入工作室调研研修活动开展情况,结合省内外优秀工作室先进经验,学习借鉴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明显地区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建立完整、科学的管理评价制度,突出工作室工作成效,帮助市内优秀教师借助工作室平台引领带动本地教育发展。 (三)加强对主持人的培养培训工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每年组织工作室主持人到省内外教育发达地区开展培训,深入一线优秀工作室,着重提高主持人的教研能力,帮助工作室主持人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指导规划工作室的能力。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普洱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市教育人共同努力,扎实苦干,踔厉奋斗,一定会谱写出普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普洱市教育体育局 2023年7月12日 (联系人及电话:教师教育科龚修颖,21250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