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目录

首页  >  正文
普洱市教育体育局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0号建议的答复函
2023-11-24   作者: 点击数:  
 索引号:  1004/20231124-00019  公开目录:  提案议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3-11-24
 主题词:  教育  发布机构:  市教育体育局  文  号: 

A 

公开


王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市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第40号)交我们办理,综合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妇联意见,现答复如下:

家庭教育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普洱市教育体育系统一直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近年来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配合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制定政策。制定了《普洱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转发了《云南省教育厅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调育人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协同育人共识。政府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统筹领导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二是组建队伍。组建成立普洱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普洱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通过开展“家风家教分享会”“邀请专家宣讲”“优良家风代代传”“小桔灯”家庭亲子阅读等教育方式,发挥妇女在家庭的“独特作用”,积极引导帮助未成年人提高自身素质,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三是家校及时沟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全面掌握并向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有关情况。积极创新日常沟通途径,通过家庭联系册、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保持学校与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认真落实家访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比如,思茅区2022年下发了《思茅区中小学组织开展“千师访万家”家访活动通知》2022年寒假期间出动车辆788次,2714名教职工对29136户家庭,29633名学生进行了走访,发放宣传材料39975份,捐款捐物4178元。景谷县,2022年利用暑寒假期开展教师全员家访,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知识,印发《致全县学生家长的一封信》43296份,签订《防溺水责任书》42952份,签订《学生暑期安全责任书》39393份。

四是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与绩效纳入教师考评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孤儿和特殊家庭儿童等困境儿童,严格家长通讯群组信息发布管理,严禁以家长委员会名义违规收费。

五是用好社会育人资源。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研学等活动。积极邀请“五老”、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到学校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共青团和少先队、关工委、科协、体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资源,拓展校外育人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比如,2022年以来全市妇联系统共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50余场6000余人次。孟连县制定了《孟连县暑期未成年人关爱专项行动方案》,将教师按村民小组包保到人,深入村组开展家访活动,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六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指导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强化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建设,培育向上向善家庭文化,构建和谐和睦家庭关系。指导家长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发挥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帮助留守儿童家长定期与子女保持联系,给予关心关爱。比如,西盟县制定《中小学家访制度》,采用“校园+家庭”模式,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学校(班主任、教师)年度内实现家访全覆盖,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班主任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对接一次,学校组织学生与外出务工父母每月通一次电话,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学校每年提炼家校共育典型案例至少5个,打造家校沟通“连心桥”,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七是家长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及时主动向学校沟通子女在家中的思想状况和日常表现,形成良性双向互动。督促子女完成课业学习,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每天校外运动一小时;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增强动手能力。引导子女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手机成瘾,保护视力健康。引导家长会同学校加强子如安全教育,积极带领或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

八是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全市各级政府积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内容,将指导家庭教育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社区的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积极配备专兼结合的专业指导人员,配合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服务,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婚姻登记机构和收养登记机构应通过现场咨询辅导、播放宣传教育片等形式,向当事人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每年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与指导服务活动。鼓励开放大学、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单位设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全市各社区(村)建立家长学校全覆盖。

九是推动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有效利用公共服务资源。社区面向中小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支持社会有关方面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2022年以来全市妇联系统共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50余场6000余人次。以“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为主题,以“家文化”为切入点,在全市44个沿边行政村的484个自然村中,围绕“送家训,让家训蔚然成风”、“晒家训,传扬优良好家风”、“评家训,以典型引领新风”3个方面内容,征集、制作家风标识牌并形成特色家风;举办“优良家风代代传”亲子阅读大赛,组织120余户家庭参与,推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家风建设。

十是净化良好育人环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开展儿童图书、音像等出版物清理整顿,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大网络有害信息、网络游戏沉迷、不良网络行为治理力度。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深化各类校外培训治理,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机构。

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您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普洱市教育体育局会同其他部门已在相关政策文件和具体工作中作出明确要求。

下一步,普洱市教育体育局将要求各地各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体系。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制。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考核体系。支持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教师业务培训重要内容。邀请专业人士、志愿者、学校校长和教师以及优秀父母等,组成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库,为各个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清单。指导学校切实发挥好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强化与家庭、社会密切沟通协作;配合有关部门办好城乡社区家长学校;

感谢您对普洱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普洱市教育体育局

2023年6月27日

(联系人及电话:市委教育工委(机关党委、德育科)张彪,2122895)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