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目录

首页  >  正文
致全市学生家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一封信
2025-02-06   作者: 点击数:  
 索引号:  1004/20250206-00001  公开目录:  应急管理  发布日期:  2025-02-06
 主题词:  教育  发布机构:  市教育体育局  文  号: 

尊敬的家长、师生员工,亲爱的同学们:

近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猖獗,特别是针对师生员工和家长的诈骗案件高发,部分案件已造成家庭巨额损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进一步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提高师生和家长的识骗防骗拒骗能力,普洱市教育体育局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普洱分公司在此提醒广大师生员工及家长谨防以下几类常见诈骗套路,请您认真阅读,有效防止被骗、避免损失。

一、常见的诈骗手段

一是缴费诈骗。开学前后,诈骗分子假冒或盗取班主任、老师的微信号等,在班级群内通过发送收款码、交费链接等实施诈骗。

二是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或其他身份人员,以泄露他人隐私、被他人举报、所在微信群、QQ 群有犯罪分子、涉嫌违法犯罪等理由恐吓、威逼未成年人配合调查,诱导他们下载不明软件、打开链接、重置家长的支付微信、手机银行支付密码、提供机验证码等实施诈骗。

三是兼职刷单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或网站上发布兼职广告,诱导未成年人只需通过简单点赞、关注、助力、浏览网页等就可以获得高额回报,之后要求学生或家长下载刷单APP垫资充值做任务实施诈骗。

四是冒充熟人诈骗。骗子盗取学生亲朋好友的微信号、QQ号,或盗取照片伪造账号等,冒充亲朋好友向学生借款,或者以发生意外、生病等为由,要求学生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五是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骗子通过发布买卖游戏装备皮肤、账号等虚假信息,诱导学生添加其微信、QQ好友,进而引导私下转账交易,或发送虚假交易平台实施诈骗,甚至会骗取受害人的游戏账号实施诈骗。

二、提高反诈意识

2025年以来,全市已接报以借用孩子的电话或电话手表、出租、出售电话手表、电话卡,利用窃取、租借、购买的电话卡实施诈骗以及诱导购买游戏皮肤、装备等实施诈骗案件4起,造成直接财产损失xxxx元。请各位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宣传教育,提醒孩子不要为了蝇头小利损失更多财产,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反诈要求

广大师生员工、家长朋友,防范打击网络电信诈骗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全民参与,每位公民都应做好宣传防范、提高警惕、遵守相关法律要求。

一是不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身份证和各种第三方支付、社交媒体账号。银行卡、手机卡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对于废弃不用的银行卡、手机卡应及时办理注销业务。

二是不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QQ号、微信号等通信工具,妥善保管账号密码,一旦被盗要立即申请账号冻结。

三是不帮助犯罪分子拉人进微信群,不为犯罪分子进行诈骗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便利等。

四是防范自己的孩子受人唆使,走上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邪路。

五是要牢记反诈“四要”、“四不要”。

四要:转账前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微信支付宝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可以及时撤回。网上聊天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及时拨打110。

四不要: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不要在任何网站接受通缉令、逮捕令和资产冻结令。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将资产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四、及时报警求助

如您或您的家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一定要沉着应对,第一时间做到“四个及时”,即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到就近的派出所报案,及时保存好聊天记录、骗子电话、微信、QQ等;及时准确记录好骗子账号、转账时间、转账次数;及时到公安机关接受询问,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最后,感谢广大师生和家长朋友们对校园反诈工作的大力支持,祝愿家长、教职员工万事如意、阖家幸福,同学们健康成长、学业有成!




普洱市教育体育局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普洱分公司宣

              2025年2月5日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