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目录

首页  >  正文
普洱市学生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2023-12-12   作者: 点击数:  
 索引号:  1004/20231212-00012  公开目录:  应急管理  发布日期:  2023-12-12
 主题词:  教育  发布机构:  市教育体育局  文  号: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校园安全及学生安全的部署要求,着力解决影响学生安全的突出问题,有效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学校安全办学托底,为学生安全成长护航,结合普洱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学生安全作为更高水平平安普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问题导向、风险意识,紧盯影响学生安全的突出问题集中发力、靶向解决,通过集中开展五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着力强化两项基础工作的“5+2”行动,依法打击侵害学生违法犯罪,健全保护学生安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涉校涉生各类矛盾问题、风险隐患、安全事故和案事件的发生,为学生安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协同推进。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属地主体责任、部门主管责任和学校直接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防控。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强化风险防范化解,持续提升保护学生安全的整体工作水平。坚持分类施策、突出重点。深入分析各地师生特点、风险类型,有针对性采取整治措施,集中解决影响学生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深入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日常安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发动各方资源力量,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市场机制、社会服务等方式,综合施策、形成合力。

三、工作目标

到2023年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4个100%成果全面巩固,高校和职业院校安全防范能力明显提升,60%的学校创建为省市级“平安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全覆盖,全市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同比下降10%,学生实施犯罪案件和侵害学生犯罪案件实现“双下降”,学生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到2024年底,全市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显著增强,校园安全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70%以上的学校创建为省市级“平安校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效提升,全市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同比下降20%,学生实施犯罪案件和侵害学生犯罪案件“双下降”目标继续保持,学生安全突出问题防范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底,全市“平安校园”创建率达100%,80%以上的学校创建为省市级“平安校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全市涉校涉生安全事故持续下降,学生实施犯罪案件和侵害学生犯罪案件“双下降”目标持续巩固,学生安全突出问题防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四、工作重点

(一)集中开展5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1.组织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组“五级书记”抓防溺水工作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溺水伤亡为重点、着力加强防溺水综合整治,实现学生溺亡人数每年下降10%。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联防联控”的协调防范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党委政府统筹、职能部门联动、专项督促检查的方式,做好安全教育、设施设备配备、隐患排查整治、动态巡查管理、施救事故处置等工作,确保管住水域、管住人。健全落安“县-乡-村-村(居)民小组-家长”和“教育局-学校-班主任-家长双线预防溺水责任制,严格落实水域包保值守全覆盖和家长学生包保全覆盖“两个全覆盖”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村组(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安全协管员、妇女组长、家长、高年级段学生、返乡大学生作用,紧盯5-9月重点时段,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对行政区域内各类水库、河流、坝塘、鱼塘、公园水体、施工形成的积水潭、江河边抽砂洗石形成的深坑水潭等重点水域进行巡查值守,进村入户“一对一”督促家长履行监护人责任,形成全覆盖的群防群控工作格局。(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各县(区)党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

2.组织开展“防事故”专项行动。以预防和减少学生因交通事故伤亡为重点,着力加强防交通事故综合整治,实现学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下降10%。严查严处学生无证驾驶机动车、酒驾醉驾、非法改装及未满16周岁骑乘电动车、摩托车等违法行为,涉学生交通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紧盯学生上下学及放假返校等重点时段和重点路段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严查超员、超速以及非载客车辆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优化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管理,配齐提示牌、限速牌、减速带等安全设施。采取错峰上放学等方式缓解集中接送的交通压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设公交专用线路,分片区错峰接送学生。(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各县(区)党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

3.组织开展“防侵害”专项行动。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被侵害和实施侵害行为为重点,着力加强防侵害综合整洽,实现学生实施犯罪案件和侵害学生犯罪案件“双下降”。其中,性侵未成年学生等恶性案件每年下降10%。健全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吸毒、盗窃等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建立侵害学生刑事案件逐案倒查、一案双查制度。落实强制报告、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倒查要求,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加强防性侵专题教育,畅通性侵等违法犯罪行为举报渠道。完善对学生不良行为早期干预机制,制定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指导手册,定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打击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针对学生的淫秽色情、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打击针对学生的传销、非法集资、诈骗及“校园货”“套路货”等违法犯罪行为。防范和抵御宗教极端势力渗透,加大查处打击邪教组织针对学生的拉拢渗透或捣乱破坏活动力度。依法打击取缔校园周边私设聚会点,坚决阻断邪教及极端思想渗透影响渠道。(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人民检察院、市教育体育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县(区)党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

4.组织开展“心健康”专项行动。以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重点,着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高校按师生比1:4000的标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专业教师。中小学每学年开展1次全覆盖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面向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在校教师心理健康常识培训,提升班主任、辅导员和教师观测、发现、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力。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用好监测排查结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问题严重的要及时通知家长进行治疗和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教育与卫健等部门定期通报制度,学校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间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治疗转介机制。全市指定1-2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作为未成年人精神疾病和心理干预定点医院。联合校内外专业力量,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设计实施一批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特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青少年学生调整心理状态、释放负面情绪等内容的服务项目。(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党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

5.组织开展“净环境”专项行动。以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为重点,净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和文化网络环境。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健全隐患排查、预警通报、联动会商、联合整治等工作机制。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联合执法检查。针对校园周边出租屋、网吧、娱乐场所、餐饮店、小商店、小旅馆、小诊所等重点场所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针对校园周边宾馆、酒吧、点播影院、电竞酒店、KTV、民宿等易发生性侵、进行有偿陪侍或为组织、强迫、容留卖淫犯罪等提供便利条件的重点场所加大监管力度,压实经营主体责任。针对无证经营、向学生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有害玩具、违禁物品等违规违法行为和学生纹身等行为依法加大查处力度。依法依规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严格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强化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推进学校食堂“六T”实务管理,2024年底,实现学校食堂“六T”管理100%全覆盖、全达标,“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多种途径引导校外集体供餐企业通过HACCP或ISO22000体系认证。实行校外集体供餐企业靶向治理。加强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整治,持续加大对涉青少年出版物的检查和审查力度。开展校园周边非法出版物整治,保障校园周边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持续开展“清朗·云岭净网”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强化对各地网络平合和账号运营行为的日常监督管理,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学生买卖手机卡、银行卡帮助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网信办,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党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

(二)着力强化两项基础性工作

1.着力强化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建设。压实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学校责任,以强化“平安校园”基础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实施细则,严格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健全“平安校园”动态管理机制,将“平安校园”创建和“三防”建设情况纳入市对县(区)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价共性指标。健全落实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政联动机制,编制风险等级管控和整改销号“双清单”,确保学校安全隐患排查、登记、整政、报告、销账闭环动态管理。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安全防范能力薄弱学校为重点,加强学校专职保安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加快推进城镇及以上学校警务室建设,确保到2025年底实现全覆盖。各县(区)教体、公安、消防救援等部门每年联合组织学校专职保安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和实操演练不少于15天。加快推进学校智慧安防建设,智慧安防纳入数字校园标准规范,逐步实现大数据赋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各县(区)党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

2.着力强化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以增强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重点,常态化组织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法治宣传及安全教育。建立教育系统实施普法责任清单、重要普法节点提示单、重点普法任务督办单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一书”制度。充分发挥各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常态化组织在校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每年选取1—2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作为全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真实素材。教育主管部门摸清全市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情况,力争2023年底前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00%配备,法治副校长轮训工作全覆盖。结合实际规范法治副校长工作职责、聘任和解除程序,制定法治副校长培训制度及履职评价制度,切实提升法治副校长履职能力。组织开展全市学校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持续举办学生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将法治知识纳入初高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考试范围、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3年内对所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1次轮训。法治副校长每年深入学校开展法治宣讲活动不少于2场次。将安全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点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反恐防暴、防校园欺凌、防邪教警示等各类安全教育。加强对校长、安全管理干部、班主任的日常安全管理培训。定期开展以自然灾害、火灾、暴恐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应急演练、假期、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护人及学生安全教育,督促履行学生校外安全监管责任。(牵头单位:市司法局、市教育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县(区)党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有效保障学生安全是检验平安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学生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落实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把学生安全作为事关千家万户的头等大事,时时放在心上、稳稳扛在肩上、牢牢抓在手上,统筹组织本地区学生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定期专题研究、加强实地调研、解决突出问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扛起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

(二)强化协调配合。要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各责任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实化具体措施,加快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要求落地见效。要加强“家校社”协同联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工作机制。加强培育和发展家庭教育及在校学生权益保护领域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外组织。要建立健全涉校案事件舆情导控机制,对涉校突发案事件,按照“三同步”要求,快速启动有效引导处置。

(三)强化联动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涉校涉生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多元化解部门责任,通过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对涉校涉生矛盾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重点把学校、幼儿园及周边的重点高危人员排查清楚,逐人落实帮扶、教育、管控措施。依法妥善处理学校安全事故,依法打击处置“校闹”行为,健全学校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机制,规范学校安全事故处置程序,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牵头设立学校安全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辖区内学校安全事故纠纷调解工作,确保依法有效妥善处置因学校安全事故引发的各类纠纷。

(四)强化督导问效。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采取集中督查、重点抽查、专项巡查、随机暗访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充分运用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措施对工作后进的地区和单位进行责任督导和追究。各级平安办要充分发挥协调推动作用,把该项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对因工作不力、落实不到位,导致引发侵害学生安全重特大案事件、个人极端案事件或影响恶劣的重大敏感與情事件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此件公开发布)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