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目录

首页  >  正文
云南省第八批“双减”推广案例——普洱市墨江县、西盟县经验做法
2024-07-29   作者: 点击数:  
 索引号:  1004/20240729-00002  公开目录:  民办学校信息  发布日期:  2024-07-29
 主题词:  教育  发布机构:  市教育体育局  文  号: 

双减”实施以来,普洱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双减”决策部署和省市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在拓展课后服务内容、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经省、市教育部门逐级遴选,墨江县和西盟县民族小学典型案例被省教育厅遴选列入第八批推广案例。今后,市教育体育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减负不减质”的要求, 牢牢把握工作标准和时间节点要求,大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以“双减”促“双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典型案例一:

墨江县:务实“双减”举措促“双升”,“五育并举”助力“双减”工作

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强化综合执法。组建由县人民政府牵头,县教体局、市场监管局等7个部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职能,形成合力,开展拉网式排查。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实施全方位监管。畅通监督渠道,设立专门投诉举报电话,并安排专人负责接访工作;在县行政审批局设立教育窗口,接受咨询及投诉;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公布举报电话及邮箱,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强化资金监管,与中国建设银行墨江支行合作,签订资金监管协议,通过监管平台监督校外培训机构资金动向,冻结11所合规培训机构保证金40万元,有效防止培训机构“卷款跑路”。强化日常管理,开展清理整治行动以来,共排查29所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年度检查及治理情况,向社会公布“黑白名单”。三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全县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五项管理”要求,制定“一校一案”,做到精心布置作业,让练习有深度,基础作业当堂化,实践作业趣味化,作业形式创新化,作业评价多样化,学业测评游戏化。通过家校积极交流,共促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切实做到做好“减负增效”。四是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全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全县各中小学通过前期摸排、主题研讨等调研措施,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做好校内课后一站式服务保障。学校课后服务第一时段展开作业辅导,保证大部分学生在校完成当天作业;第二时段展开综合素质培养,打造“基础+兴趣”服务体系,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典型案例二:

西盟县民族小学:结合“新课标理念”,积极探索“双减”+模式

一是“双减”+课改,五育并举融合。学校立足课堂主阵地,加强常规听评课及教研,将五育并举理念及实践探索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建立“基础+弹性”的作业模式,既让学困生“吃得饱”,又让优等生“吃得好”,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二是“双减”+阅读,德智共育铸魂。学校努力创建“书香校园”,旨在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师生在读书活动中享受阅读的快乐,点亮梦想的火花。三是“双减”+体艺,身心共健育美。学校坚持多措并举丰富课后服务,提升多元化育人水平。学校共开设书法、美术、朗诵、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韵律操、十字绣等35个校级兴趣社团,每个社团都有明确的目标及具体的评价指标,并努力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此外,学校定期组织“三独比赛”,利用各种大型节日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充分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是“双减”+劳动,勤俭共享崇劳。学校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勤工俭学基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仅掌握了有关种植的知识,还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增强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