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目录

首页  >  正文
普洱市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情况
2024-09-24   作者: 点击数:  
 索引号:  1004/20240924-00001  公开目录:  教育概况  发布日期:  2024-09-24
 主题词:  教育  发布机构:  市教育体育局  文  号: 


普洱市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90年6月,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7号,总占地面积31.5亩。学校1990年建校招收第一届听障教学班,2004年招收第一届视障教学班,2011年招收第一届培智教学班,2015年开设听障职业高中部,设有汽车美容与装潢、服装设计与工艺、美容美体艺术三个专业,2023年获批增设学前教育,是一所以听障、视障、智障三类残障儿童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从事担负着全市残障儿童少年的文化知识教学、运动康复教育及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学校实行全日制寄宿制管理,校园环境优美,服务设施完备,设有听障部、智障部、视障部及职业培训中心,建有校园网、设有康复训练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律动室、语训室、图书室、手工制作室、工艺美术室和学生实训基地等设施。

近年来,学校坚持“包容差异、按需施教、多元发展、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和“用专业表达爱心,用爱心托起希望”的教风,围绕“行为良好、人格健全、生活自理、融入社会”的培养目标,着力打造“文明守纪、乐学善思、协作进取、全面发展”的学风,走好内涵发展之路,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突出亮点,彰显特色,以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持续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硬件设施和后勤服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优化师资整体结构,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了“康复、教育、就业”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实现了三类教育协调发展良好趋势。

全体教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目标,以“建阳光校园,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为遵循,以培育办学特色品牌建设和党建先进典型为抓手,视社会需要为己任,融“做父母、当教师”为一体,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心,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默默耕耘,坚守在特教岗位上,从学习、思想、身体、生活上全面关心每一名残障学生,用爱与责任树牢全心全意为残疾学生服务。

一、培优师资,提教学水平










学校坚持培优育强师资队伍,积极做好师资队伍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采取引进、内培、转岗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快校内、市内、省内和国内四个层面的培训力度,打造了一支以优秀党员、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后勤工人7人,专业技术人员48人(中副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15人、二级教师12人、会计师1人),47位专职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近年来,学校教师在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达170余人次,有180余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

二、开齐课程,抓能力培养










严格按照《聋校、盲校、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2016年教育部出版的《聋校、盲校、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按照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要求,遵循特殊教育规律、遵循特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全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开设有生活、体育、兴趣、康复、职训等五大类选择性校本活动课程,满足各类残障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兴趣特长和生存能力。在学校培养下,学校各类残障学生自理能力、职业技能、文化知识、生活能力持续增强。近5年来,有68名毕业学生考入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1名学生考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6名学生考入昆明市盲哑学校。

三、因材施教,推教育延伸












秉承“铸造健全人格,练就生存技能,融入主流社会”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建立义务教育到职业高中教育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合、普职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开设美容美体、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美容与装潢三个专业,突出党建与特殊教育和职业技能融合特色发展,为三类残障学生建立汽车美容与装潢、美容美体、服装设计与工艺、烹饪、黑古陶制作、咖啡冲泡、茶艺等11个实训场所和开设康复、个训、沙画、衍纸画等16门特色课程,努力把残疾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兴趣广泛、自食其力、残而有为”的合格劳动者。同时,以“量体裁衣、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训”为举措,先后与“富足足疗保健中心”、 “东莞制衣厂”“太阳风足疗中心”“普洱市棉絮加工厂”“车身魅影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取得发展合作,并达成了“培训、实习、就业”的合作协议,加快形成职业教育特色,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如:吴应棋,一级技师、1988年毕业,现工作普洱市思茅区惠辉根雕加工厂;罗正慧,2009年毕业后,特招进入昆明市大唐汉方刺绣有限公司工作;谢汪洋,2021届毕业生,毕业后回普洱澜沧自主创业,目前经营一家200平方按摩店。除此之外,还有周宏、岩处、罗露、杨子超等一批优秀毕业生,由于工艺精湛,品学兼优,毕业后工作于广州、上海等地工作,收入可观,完全实现了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

四、送教上门,优教育服务

为服务好普洱市九县一区残疾儿童少年,市特殊教育学校健全送教上门服务体系,对送教学生建立一人一案,连续9年为普洱市思茅区、江城县、宁洱县、镇沅县、孟连县、西盟县开展送教服务工作,服务残疾学生1000余人次,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一个不能到校学习的残障少年儿童家里,通过知识教学、康复训练与技能培训助推残障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

五、强化保障,减入学负担








落实残疾学生保障机制和残疾人教育有关政策,在九年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期间,对入学的残障儿童实行免学杂费、课本费、住宿费,免费提供铺盖行李,学前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午休铺盖行李。同时,对入学的残障学生(包括义务教育阶段、职业高中阶段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200元生活补助;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儿童、少年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营养餐补助;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其中:小学阶段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阶段每人每年1250元;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每人每年2000元,补助年限为两年。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回顾24年来的发展历程,普洱市特殊教育学校硬件基础和内涵提质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获得“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省级中小学党建示范校园”“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文明学校”“省级平安校园”“市级绿色学校”“普洱市党建示范点创建学校”等荣誉称号,并被省残联确定为“云南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机构”“云南省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奋斗在特殊教育一线的教职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今后的工作中,市特殊教育学校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开展办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办好高质量特殊教育,不负时代使命,砥砺奋进再前行!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