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目录

首页  >  正文
中共普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关于印发《普洱市教育人才“组团式”和教师 “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提质扩面 的九条措施》的通知
2024-03-29   作者: 点击数:  
 索引号:  1004/20240329-00001  公开目录:  部门文件  发布日期:  2024-03-29
 主题词:  教育  发布机构:  市教育体育局  文  号: 

各县(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现将《普洱市教育人才“组团式”和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提质扩面的九条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同时,提出工作要求,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一、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

各受帮扶县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抓好帮扶工作,按照“受帮扶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帮扶教师进行管理和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和服务期考核双考核制度”等相关规定,要研制细化管理考核方案,方案要对照“一县一方案”、“一校一策”帮扶措施进行制定,不得将帮扶教师简单纳入普通教职员工进行考核,考核方案经当地党委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教育体育局备案,并按学年度上报考核结果。

二、建立完善督促落实制度

各受帮扶县党委、政府要定期听取帮扶重点工作汇报,采取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调度会议等方式,对帮扶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对帮扶成效进行适时评估,深化推动工作落实。

三、要全面做好相关保障工作

各县(区)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保障关爱制度,对帮扶教师开展慰问、走访等,及时协调解决帮扶团队的需求,根据政策切实为帮扶学校和教师提供各项保障。要管好、用好帮扶教师,不得将帮扶教师作为顶岗教师使用,要适度安排课时,重点发挥好帮扶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共普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

2024年1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普洱市教育人才“组团式”和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提质扩面的九条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人才“组团式”和教师“省管校用”优质资源辐射作用,以“引领示范、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工作方向,带动全市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校长教师队伍。结合普洱实际和帮扶要求,制定九条具体措施,以帮扶项目化推动帮扶工作提质扩面。

一、实施“1+N”专家培训项目

根据全市教育人才“组团式”和教师“省管校用”帮扶资源,由市教育体育局遴选最优秀的帮扶校长、教师在受帮扶县组建“1+N”帮扶专家工作室,辐射全市。工作室确定“1”名帮扶校长或教师为主持人,协调帮扶专家吸纳至少3名专家所在学校或区域内优秀帮扶人才作为后援专家团队,也可吸纳部分优秀本土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开展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专题培训等形式,提升帮扶效能。

二、实施课堂领航项目

充分发挥帮扶团队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优势,在受帮扶学校,实施课堂领航项目。一是帮扶教师在本校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公开课、示范课活动,为打造高效课堂作出示范引领。二是帮扶学校与受帮扶学校合作开展线上“双师课堂”“同步课堂”等,灵活多样引领帮扶学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三是帮扶教师不定期对本校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找准问题差距,提升课堂效率。四是帮扶教师围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专题辅导、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推进受帮扶学校课堂教学全面提质。

三、实施结对帮带项目

一是开展“师—师”结对帮带。帮扶教师按1:3比例与受帮扶学校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重点帮扶青年教师,形成专业成长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二是开展“师—生”结对。每个帮扶教师至少与1名本校学生进行结对,重点关注学生个体化成长,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和生活指导。三是开展“生—生”结对。帮扶学校学生与受帮扶学校学生进行结对,探索开展线上线下双向研学、跨地家访等,促进双方学生共同成长。

四、实施“影子校长”项目

充分发挥帮扶人才区域“大校长”作用,结合“县域内中学校长对口培养计划”,每年由未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县(区)和市直学校选派3—5名高中或初中校长、副校长或校长后备干部,分批次到澜沧县、墨江县受帮扶学校进行脱产跟岗,通过“影子培训+返岗实践+反思提升”的形式,培养一批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种子教育家”。

五、实施教学诊断项目

充分利用“1+N”帮扶专家团队力量,采取一线工作法,每年度至少组织1次专家团队深入课堂教学一线,通过实地考察、随堂听课、师生座谈、查阅资料等形式,由帮扶专家团队对薄弱学校“开方诊疗”,提出工作建议,不断优化教育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帮扶专家所在县的入校诊断,由各县教育体育局统筹组织;对全市各高中学校的入校诊断,由市教育体育局统筹组织。

六、实施培优辅差项目

受帮扶学校,由年级具体组织协调,班主任、科任教师积极参与,形成多方合力,对本校高三年级进行精准学情分析,制定培优辅差方案。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辅导科任教师,明确培养责任人,建立师生培优辅差联系档案。通过“一对多”的小班辅导或“一对一”的单独辅导,做到精准施策,促进高三复习备考提质增效。

七、实施联合教研项目

依托优质帮扶资源,在帮受双方学校之间或帮扶学校与市域内学校之间,建立区域学校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式,以学科教研为平台,定主题、定时间、定方式,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联合教研活动。通过课堂观摩、课堂研讨、同课异构、专题指导、专家指引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材研读、作业设计、试题命制、学生辅导、教学优化、课题研究的能力,促进校际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

八、实施帮扶课题研究项目

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和教师“省管校用”专项课题研究,聚焦工作机制、政策措施、保障激励等,专项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帮扶作用,促进学校管理、教师发展、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帮扶团队以县为单位积极申报市级及以上课题,优秀课题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表扬,成熟课题经验在市内进行试点推广。

九、实施帮扶论坛项目

市、县统筹,每年组织帮扶校长或帮扶骨干开展不少于2次市域或县域专题教育论坛活动,论坛主题和参加范围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帮扶专家共同商定,通过分享教育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思路等内容,形成辐射带动效益。搭建市内教育人才“组团式”和教师“省管校用”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学习,形成各县横向交流抱团模式,促进帮扶团队互帮互助,资源共享。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