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普洱茶、普洱咖啡、普洱橡胶、普洱康体养生4个产教融合 共同体建设方案的通知 | ||||||||||||
|
||||||||||||
各县(区)教育体育局,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市直中职学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2〕65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3〕15号)和普洱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普办发〔2023〕11号)要求,结合普洱产业发展实际,由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普洱卫生学校分别作为牵头学校,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组建普洱茶、普洱咖啡、普洱橡胶、普洱康体养生4个产教融合共同体。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普洱市域产教联合体指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持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引领带动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全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现将《普洱茶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普洱咖啡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普洱橡胶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印发,请牵头单位认真组织,各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健全机制,加快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不断深化产教融、校企合作,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1.普洱茶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 2.普洱咖啡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 3.普洱橡胶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 4.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 普洱市教育体育局 2023年12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普洱茶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推动普洱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落地见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由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有关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参与,特制定普洱茶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建设方案。 一、建设共同体的重要性 茶产业是普洱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农业产业,是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大民生。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209万亩,采摘面积198万亩(含栽培型古茶园19万亩、有机茶园52.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茶园15.4万亩),毛茶产量达7.1万吨,综合产值达215.4亿元。今年以来,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实施了《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为普洱茶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普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和风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效益低;市场主体实力弱,竞争力不强;市场营销滞后,名牌产品少;茶文化建设滞后,氛围不浓;茶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通过组建普洱茶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深度交流,提升普洱茶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改革文件精神,聚焦普洱市茶产业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政策协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持续推动普洱茶学院以茶学专业为核心完善学科建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立体化培养办学格局,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普洱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建设,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普洱茶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三、建设目标 以行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发挥共同体成员各方优势,通过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建设、职工培训、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普洱茶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普洱茶品牌,推动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普洱市产教融合共同体品牌。 四、组织实施 以服务普洱市茶产业发展宗旨,以茶产业专业建设为纽带,在市教育体育局和行业部门的指导下,由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相关行业部门、科研院所、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遵循“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原则,构建“政校行企研”合作平台,实现共同体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普洱市培养高素质普洱茶产业技术技能人才。 五、管理运行机制 普洱茶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在自愿、协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非独立法人组织。共同体实行理事会制,成员单位原有的管理体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成员之间对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教学科研成果和信息等资源实行共享。 (一)组织架构 共同体实行会员理事会制,设立理事长单位1名、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单位若干名;设理事会、秘书处等机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秘书处设在普洱茶学院,是共同体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共同体的日常工作事务。 1.领导机构 理 事 长:陈云芝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 副 理 事 长:陈佳玮 普洱茶协会会长 单治国 普洱学院茶叶咖啡学院副院长 李学俊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院长 谢 勇 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卢念东 云南天土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继文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启忠 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 军 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珉源 普洱市新华国茶有限公司总经理 秘书处秘书长:吴玉秀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副院长 副 秘 书 长:丁其欢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茶学系主任 胡 兰 普洱茶协会副会长 施明艳 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理事单位:(详见附件:普洱茶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二)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共同体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制定共同体章程;制定共同体相关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共同体工作计划;审议共同体年度工作报告;审议共同体理事提出的议案;审议和决定共同体其他重大事项。 2.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商普洱茶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开发普洱茶行业专业标准体系;合作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合作开发培训教材;共享师资、设备资源,共建专业实训基地。 3.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专业教师、专家、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及高技能人才资源库;定期组织学术、技术研讨,校企合作研发、合作培训等人才交流活动;建立共同体人力资源互惠交流机制,努力实现共同体之间人员互派挂职交流。 4.搭建应用技术研发平台。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产品创新与茶资源综合利用团队为依托,建设普洱茶产品创新团队项目孵化基地,共同研讨普洱茶新思想、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研发推广普洱茶新工艺、新产品。 5.开展社会服务。建立联合培训机制,开展创新创业培训、1+X证书培训、社会化技能培训;拓展行业、企业论证,拓展1+X证书认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联合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师资培训基地、企业技术骨干培训进修基地,并拓展其他政策性培训基地。 6.合作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合作开展茶叶加工、审评,茶艺表演、茶席设计和斗茶等职业技能竞赛。 六、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由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牵头建立理事会,商定建设方案,明确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召开成立大会,审议通过共同体章程,建立规范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等,明晰责权分配,保障各方权益。配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职人员,负责共同体日常工作。 (二)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每年组织工作专班,对普洱茶产业以政策研究、调查问卷、走访调研、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洱茶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等方面的调研,并于每年第一季度期间完成行业发展分析报告、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行业人才供需清单、技术供需清单的编制与发布,指导相关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工作,促进产教供需高效对接。 (三)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一是共同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依据普洱茶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的要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二是共同体内实行校企师资互兼互聘。由学校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提供的实践岗位进行锻炼,增强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由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课,共建共享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共同体内企业招工向共同体内学校倾斜,加大实习和就业岗位供给。四是共同体内学校开放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机构,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五是支持共同体内高水平高等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共同体内职业学校毕业生和企业一线优秀职工,攻读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学历层次。 (四)协同开展技术攻关。一是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校企联合打造科研攻关团队,深入普洱茶生产一线,瞄准普洱茶产业需求,调研征集企业实际面临的生产性和技术性难题,校企系统解决问题。二是充分发挥共同体高校、职业学校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中试车间”作用,共建普洱茶技术创新中心、普洱茶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和普洱茶重点实验室,努力产出一批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服务普洱茶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提升服务水平。 (五)有组织开发教学资源。一是组建高水平教科研队伍,对标普洱茶产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技术攻关实际,将普洱茶产业应用的工艺、技术融入教学实践,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项目。二是发挥共同体学校专业优势和企业的技术优势,跟踪普洱茶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研制优质教学装备并推广应用。三是充分利用共同体企业资源优势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产环境,积极承担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企业实践任务,持续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六)强化支持保障力度。一是共同体各建设单位要在现有系列政策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包括高校合作平台搭建、校企合作资源支持等,并各自制定支持共同体建设的专项政策,保障和促进共同体发展。二是共同体内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把共同体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考核。三是共同体内学校不断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共同体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四是共同体经费来源为政府专项资金、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赞助和支持、社会捐赠、科研项目申报、课题研究、社会培训、实训基地有偿使用和其他合法收入等。 附件:普洱茶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附件 普洱茶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35家) 普洱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 宁洱县职业高级中学 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 景东县职业高级中学 墨江县职业高级中学 景谷县职业高级中学 普洱茶协会 普洱茶树良种厂 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 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普洱市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 普洱市银生茶业有限公司 普洱皇家贡技茶业有限公司 普洱市古普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普洱茗上品茶业有限公司 普洱市茶博苑旅游有限公司 普洱思普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普洱国资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普洱景迈柏联普洱茶庄园有限公司 云南普洱兴洋茶业有限公司 丝澜茶叶(普洱)有限公司 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 普洱华煜茶业有限公司 普洱七子眬农业有限公司 普洱茶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理市善木青茶业有限公司 中茶(勐海)茶业有限公司 西双版纳皇贡茶业有限公司 附件2 普洱咖啡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推进普洱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落地见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由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牵头,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共同参与,特制定普洱咖啡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及意义 普洱是世界顶级小粒咖啡的主产地,享有“中国咖啡之都”的美誉。截至2023年6月,全市咖啡面积稳定在67.9万亩,咖啡豆产量4.59万吨,综合产值达38亿元,是普洱市重要的特色产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围绕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产业匹配度。普洱咖啡产教融合共同体,有利于形成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元主体,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和“双优”建设为基点,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为“中国咖啡之都”增添新时代的新内涵,为普洱的咖啡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为普洱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建设基础 (一)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办学实力强。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于2009年由省部级重点中专普洱财经学校、普洱农业学校、普洱林业学校,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普洱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思茅职业教育中心以及云南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普洱分校组建而成。2018年,挂牌成立云南省开放大学普洱开放学院,与市职教中心合署办学,实行“一套班子,一个法人,多块牌子”的管理模式,是一所融中职、开放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云南省第18职业技能鉴定所,具备8类61个工种的培训(鉴定)资质。2022年,学校被列为云南省首批立项建设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现有全日制中职在校生6500余人,中高衔接在校生2800余人,常年开设中职招生专业40余个,有省级骨干专业2个,市级骨干专业25个,近年来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荣获781个奖项。 (二)咖啡人才培养培训优势明显。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在普洱市委、市政府,市教体局的领导下,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加强向政府职能部门汇报,积极对接行业、企业,发挥学校专业人才优势,从培训鉴定、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方面为普洱的咖啡产业发展培养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创设并研究与实践咖啡课程模块体系。在咖啡产业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积极对接行业、企业创设并研究与实践咖啡课程模块体系,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培养产业、企业亟需人才;二是开展咖啡专业技能人才培训,自2020年3月至今,共培训社会、行业、企业学员600余人次。主要开设:咖啡起源与文化、咖啡豆种及处理、咖啡冲煮、咖啡品鉴、咖啡烘焙课程,经培训,学员成为咖啡文化的传播者、企业骨干,有的走上咖啡行业的工作,培训得到学员的好评,综合满意率高达97%,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三是加强咖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有一支产、学、研一体“双师型”师资队伍,服务教育教学研究,服务当地企业发展,3名教师为世界虹吸壶大赛中国赛区评委,1名教师被企业聘请为咖啡生产与加工专家;四是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咖啡企业进校园活动;五是教学成果《国际视野下产区咖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荣获云南省教育厅参与第一届云南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二等奖;六是使用学校现有资源,联合共建企业,开辟专门的咖啡栽培生产试验田块,用于教学、科研。搭建了一套对标国际的生产实训实验设备,建设了一个全流程咖啡馆模拟经营实训场馆,可以在校内最大限度地还原咖啡全产业链条;七是与茶咖发展中心等单位合作积极联合申报“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咖啡)”承担“咖啡产业化人才培养体系”的调研,与咖啡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探索。开展咖啡产品研发指导培训,为企业提供指导意见并不定期深入庄园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指导;八是举办了国内外咖啡赛事,讲好普洱咖啡故事。举办了首届世界虹吸壶赛事及培训系统发布会暨普洱咖啡杯国际评审训练营,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和我校共同主办,普洱咖啡协会、YCE(云南咖啡国际交易中心)等单位协办的“解读行业发展,感受咖啡魅力”的普洱咖啡交流分享会,承办了2018年百城千馆万人共品普洱咖啡暨第七届“中国普洱咖啡杯”世界虹吸壶大赛中国区普洱赛区比赛等系列活动和赛事。 (三)地方政府支持咖啡产业发展有政策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出台,对产业振兴指明了方向,咖啡产业作为普洱市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将咖啡产业作为八大特色产业加以培植。普洱市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核心就是发展绿色产业,咖啡产业作为普洱特色产业,必将在“绿色经济示范区”中起到重大支撑。《普洱市咖啡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充分结合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培训等政策,积极开展咖啡师、咖啡加工等专项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咖啡营销队伍专业素质,提高咖啡生产销售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推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增强产业自我发展能力。 三、建设目标 以服务普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咖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合作共赢为根本出发点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成员单位共同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能力,打造行业认同、区域领先的“产、学、研、训、用”深度融合的共同体。 四、建设内容 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结合普洱咖啡特色和优势,构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协同的发展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服务、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资源共享,促成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各方协同育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打造普洱咖啡平台、特色品牌,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 (一)共建人才培养与供需对接平台。一是联合职业学校、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探索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办学模式,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二是签订“校校、校行(企)”合作办学协议,形成“双主体、双身份、双协议、双导师、双证书”的“五双”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企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三是积极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响应省、市对咖啡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丰富学校专业(群)动态调整信息,促进专业布局与咖啡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优先满足共同体内成员单位的用人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协调发展。四是充分发挥学校职业教育示范作用,依据咖啡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实行学校、行业、企业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带动普洱市各职业学校共同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共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是完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扩充优质资源储备,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二是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虚拟仿真一体化的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三是行业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条件,学校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大师到学校承担教学工作、传承工匠精神,学校将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融入到课程体系中,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三)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示范基地。一是打造普洱市咖啡“双师型”教师培训示范基地,利用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为学校双高建设助力,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赋能。二是共建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平台,建设高水平的职业学校,丰富学校专业动态调整信息,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化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开发一批培训资源、培训设备,提高培训能力。三是整合、共享“校行企”培训资源、培训资质、培训需求。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协作发展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职工培训、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实现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能力提升,推动技术应用和革新,促进产教融合内涵发展。 (四)共建技术服务与科研创新平台。一是建立健全科教融合的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咖啡相关专业的教育高端智库,专兼结合、校行企共通的“双师型”“创新型”教师团队、专家工作站、名师工作室等,为行业、企业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等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学校、行业、企业共建教研、科研项目,共享科研、创新成果,协同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的交流活动,促进职业教育领域、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按照普洱咖啡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工作要求,制定完善共同体的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对项目实行过程监控的动态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组织保障。普洱市咖啡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普洱市教育体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工作。共同体实行会员理事会制,设立理事长单位1名、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单位若干名;设理事会、秘书处等机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秘书处设在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是共同体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共同体的日常工作事务。 1.领导机构 理 事 长:刘鸿彬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主任 副 理 事长:舒 洋 普洱咖啡协会会长 单治国 普洱学院茶叶咖啡学院副院长 李学俊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院长 吴玉秀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副院长 张 芮 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春梅 普洱金树咖啡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家录 云南思茅北归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跃军 普洱爱伲庄园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 秘书处秘书长:沈林友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副主任 副 秘 书 长:许祐慈 普洱咖啡协会秘书长 那 艳 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理事单位:(详见附件:普洱咖啡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三)经费保障。普洱咖啡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常运转所需经费来源由政府资金、有关部门和会员单位赞助和支持,社会捐赠、科研项目申报、课题研究、社会培训及其他合法收入等多种渠道,并只用于共同体内的各项业务工作。 附件:普洱咖啡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附件 普洱咖啡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22家) 普洱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 普洱市林科所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 普洱咖啡协会 云南思茅北归咖啡有限公司 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 思茅森林狼咖啡有限公司 云南沃尔咖啡有限责任公司 星巴克爱伲咖啡(云南)有限公司 普洱金树咖啡产业有限公司 普洱爱伲庄园咖啡有限公司 普洱蒂凡咖啡有限公司 普洱赛纳咖啡有限公司 普洱奥莱咖啡有限公司 普洱元坤咖啡有限公司 普洱大嘉全盛咖啡有限公司 希晨咖啡(普洱)有限公司 云南宏基咖啡产业有限公司 普洱金漫咖啡有限公司 云南耘达咖啡有限公司 附件3 普洱橡胶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推动普洱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落地见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由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普洱市森洁天然乳胶实业有限公司牵头,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参与,特制定普洱橡胶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等要求,聚焦普洱市橡胶产业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政策协同,持续推动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加强橡胶领域学科建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立体化培养办学格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普洱橡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建设,实现橡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普洱橡胶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建设目标 以行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发挥共同体成员各方优势,通过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建设、职工培训、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普洱橡胶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普洱橡胶品牌,推动普洱橡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普洱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普洱市产教融合共同体品牌。 三、组织实施 以服务普洱市橡胶产业发展宗旨,以推进橡胶产业专业建设为纽带,在市教育体育局和行业部门的指导下,由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普洱市森洁天然乳胶实业有限公司牵头,相关行业部门、科研院所、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遵循“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原则,构建“政校行企研”合作平台,实现共同体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普洱市培养高素质普洱橡胶产业技术技能人才。 四、管理运行机制 普洱橡胶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在自愿、协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非独立法人组织。共同体实行理事会制,成员单位原有的管理体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成员之间对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教学科研成果和信息等资源实行共享。 (一)组织架构 共同体实行会员理事会制,设立理事长单位1名、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单位若干名;设理事大会、秘书处等机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秘书处设在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是共同体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共同体的日常工作事务。 1.领导机构 理 事 长:杨学虎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院长 副 理 事 长:单治国 普洱学院茶叶咖啡学院副院长 曹海燕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 吴玉秀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副院长 沈林友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副主任 李廷彩 普洱卫生学校副校长 汪志颖 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 周文静 普洱市森洁天然乳胶实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光元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孟连有限 公司副总经理 李 康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墨江有限 公司副总经理 者天平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江城有限 公司总经理 黄恩翮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西盟有限 公司总经理 罗允浩 普洱市天骄橡胶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秘书处秘书长:曲 鹏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热带作物与食品工程系主任 副 秘 书 长:蒋快乐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热带作物与食品工程系副主任 周文涛 森洁乳胶医用乳胶制品有限公司手套厂厂长 2.理事单位:(详见附件:普洱橡胶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二)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共同体实行理事会制度,并配备数量充足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制定和修改共同体章程以及相关规章制度,以明晰责权分配,保障各方权益;研究制定共同体工作计划;审议共同体年度工作报告;审议共同体理事提出的议案;审议和决定共同体其他重大事项。 2.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体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置于首要位置,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共商普洱橡胶产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共同设计开发普洱橡胶行业专业标准体系;合作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合作开发培训教材;共享师资、设备资源,共建专业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推动普洱橡胶产业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3.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共同体校企师资互兼互聘交流机制,实现共同体之间人员互派挂职交流,共建共享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专业教师、专家、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及高技能人才资源库;定期组织学术、技术研讨,校企合作研发、合作培训等人才交流活动。 4.搭建应用技术研发平台。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普洱市森洁天然乳胶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共同体校企联合组建高水平教科研队伍,对标橡胶产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技术攻关实际,将产业应用的工艺、技术融入教学实践;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项目;发挥学校专业课程优势和企业的技术优势,跟踪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研制优质教学设备并推广应用。 5.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共同体内企业招工要向共同体内学校倾斜,加大实习和就业岗位供给。共同体内学校要开放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机构,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支持共同体内高水平高等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共同体内职业学校毕业生和企业一线优秀职工,攻读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学历层次。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共同体各建设单位要在现有系列政策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包括高校合作平台搭建、校企合作资源支持等,并制定支持共同体建设的专项政策,保障和促进共同体发展。 (二)组织保障。共同体在普洱市教育体育局及行业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牵头成立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建立健全共同体工作会议制度。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作为共同体建设主体,要安排骨干力量专职负责,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协调、定期督办。各参与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牵头单位协同配合,及时总结反馈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和出现的困难问题。 (三)经费保障。普洱橡胶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常运转所需经费来源由政府专项资金、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赞助和支持、社会捐赠、科研项目申报、课题研究、社会培训、实训基地有偿使用和其他合法收入等多种渠道,并只用于共同体内的各项业务工作。 附件:普洱橡胶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附件 普洱橡胶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18家) 普洱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 普洱卫生学校 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 普洱市森洁天然乳胶实业有限公司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孟连有限公司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墨江有限公司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江城有限公司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西盟有限公司 普洱市天骄橡胶产业有限公司 景谷民森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孟连县勐马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景谷益智乡利民橡胶加工厂 江城嘉禾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澜沧县东圆橡胶开发有限公司 孟连智道橡胶产业有限公司 附件4 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推动普洱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落地见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由普洱卫生学校、南天数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医院、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参与,特制定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建设方案。 一、共同体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康体养生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养生需求的增加,康体养生市场潜力巨大。普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康体养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康体养生产业与教育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系统实施“康体养生”战略,有利于整合普洱市的生物药业,卫生健康等优质资源,提升康体养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推动普洱市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育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开展;有利于增强普洱市的综合竞争力,构建普洱市康体养生新格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普洱建设国际生态旅游胜地贡献力量。 二、共同体建设基础 (一)普洱卫生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普洱卫生学校创建于1958年12月,是国家公立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先后成功创建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级平安校园,是普洱市培养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的中心。65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创立了党建铸魂、医心筑梦的党建品牌,构建并实施党建引领、文化育人、活动载体、项目支撑的办学育人体系,实施“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形成了阳光品德、阳光心灵、阳光体质深度融合的校园阳光文化特色。目前,学校聚焦“文、旅、医、护、药、康、养、体、学、智”全产业链对康体养生人才的需求,以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为抓手,以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以护理专业为基础、以康养护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为主线,以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护理、中药学专业为支撑,着力建设高水平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群,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康体养生人才培养培训富有成效。普洱卫生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体局的领导下,积极对接政府、行业、企业,发挥学校专业人才优势,从培训鉴定、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方面为普洱的康体养生产业发展培养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创设并研究与实践康体养生相关专业及课程模块体系。申报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护理等相关专业,与高校联办五年制大专,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培养产业、企业亟需人才。二是学校2023年6月与云南中医药大学签订框架协议,共建中医药传承创新培训基地普洱基地,旨在建立覆盖全省的培训服务体系,使学校的中医药非学历教育工作在培训项目管理与培训模式改革创新上向品牌化、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三是学校与普洱市人民医院、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普洱市中医院及各县区人民(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共30余家医院签订校院合作协议,在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四是与国大药房、一心堂、健之佳、普洱淞茂滇草六味有限公司、淞茂中医馆、淞茂制药厂、大唐制药等10余家药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医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五是与爱尔眼科、普洱眼科、昆明汇丰、星启眼科、台发眼镜、精功眼镜等1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眼视光与配镜专业技术人员,拟与星启眼科合作,共建眼视光与配镜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学徒制培养模式。六是学校是“全国首批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社会人员)培训基地”,获得2020年度教育部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优秀组织奖,开展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鉴定工作已有三年,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七是学校积极开展医药商品购销员、按摩师、美容师、营养师、小儿推拿等技能人才培训,学员综合满意率高达到97%,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八是学校积极探索合作模式,与南天数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康养人才培育工作,开展定向班;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促进康养人才培育、促进学生就业。九是积极申请备案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及“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申报项目包括养老护理员、保育师、母婴护理员、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医药商品购销员、跨境电子商务师、网商、保健按摩师等9项。认定级别包括初级、中级、高级。 (三)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康体养生产业发展有政策保障。根据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康养作为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国家在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老年福利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康养需求。同时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包括加强中医药传承和创新、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康养服务给予了政策保障。2021年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提出,普洱要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的三个发展定位。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力求把握住康体养生发展的立足点,发挥职业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在辐射南亚东南亚上的积极作用,践行普洱市两示范一胜地发展定位建设。普洱市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康体养生产业发展,这为组建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地方政策保障,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三、建设目标 以打造普洱康体养生“双师型”培训示范基地、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培养高素质康体养生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行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发挥共同体成员各方优势,通过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建设、教师能力提升、职工培训、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创业等工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共生”的深度合作模式,将共同体建设成为行业认同、区域领先的“产、学、研、训、用”深度融合的共同体。 四、建设内容 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结合普洱康体养生的特点和优势,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服务、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资源共享,促成医院、行业、企业各方协同育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打造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平台、特色品牌,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 (一)共建人才培养与供需对接平台。一是联合共同体内职业学校、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探索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办学模式,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二是签订“校校、校行(企)”合作办学协议,共同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依据康体养生产业的发展需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是积极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响应省、市对康体养生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丰富学校专业(群)动态调整信息,促进专业布局与康体养生产业结构紧密对接。共同体内企业招工向共同体内学校倾斜,加大实习和就业岗位供给。四是充分发挥共同体内学校职业教育示范作用,共同体内学校开放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机构,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五是支持共同体内高水平高等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共同体内职业学校毕业生和行业、企业一线优秀职工,攻读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学历层次。 (二)共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是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学校、行业、企业联合打造科研技术攻关团队,深入普洱康体养生产业链条,瞄准普洱康体养生产业需求,调研征集行业、企业实际面临的生产性、技术性和服务性难题,学校、行业、企业系统解决问题。二是完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扩充优质资源储备,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三是结合康体养生人才类型、层次、结构要求,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虚拟仿真一体化的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产环境,积极承担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企业实践任务,持续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项目化、一线化。 (三)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示范基地。一是打造普洱市康体养生“双师型”教师培训示范基地,利用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为学校建设助力,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赋能。二是共建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平台,建设高水平的职业学校,丰富学校专业动态调整信息,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化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开发一批培训资源、培训设备,提高培训能力。整合、共享校行企培训资源、培训资质、培训需求。三是共同体内实行校企师资互兼互聘。由学校选派专任教师到行业、企业提供的实践岗位进行锻炼,增强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由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大师、工匠到学校兼课,共建共享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能力提升,推动技术应用和革新,促进产教融合内涵发展。 (四)共建技术服务与科研创新平台。一是建立健全科教融合的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康体养生相关专业的教育高端智库,专兼结合、校行企共通的“双师型”“创新型”教师团队、专家工作站、名师工作室等,为行业、企业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等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学校、行业、企业共建教研、科研项目,共享科研、创新成果,协同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的交流活动,开展医药卫生专业培训和康体养生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职业教育领域、技术领域的合作。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按照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工作要求,制定完善共同体的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对项目实行过程监控的动态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组织保障。普洱市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普洱市教育体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工作。共同体实行会员理事会制,设立理事长单位1名、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单位若干名;设理事大会、秘书处等机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秘书处设在普洱卫生学校,是共同体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共同体的日常工作事务。 1.领导机构 理 事 长:鲁明云 普洱卫生学校校长 副 理 事 长:王一方 同辉佳视(北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 伟 市人民医院院长、市医学会会长 张天武 普洱市中医医院院长 雷启学 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张成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九二七医院 胡海霞 普洱市妇幼保健院院长 何浩欣 思茅区人民医院院长 邱继仙 国大药房(普洱)淞茂有限公司经营副总经理 黄金艳 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绍华 云南健之佳连锁健康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士伟 普洱眼科医院院长 周正凤 普洱松茂滇草六位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成逊 云南大唐汉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秘书处秘书长:李廷彩 普洱卫生学校副校长 副 秘 书 长:杨 花 普洱卫生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人 晏庭将 普洱卫生学校学生科科长 徐 静 同辉佳视(北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2.理事单位:(详见附件: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三)经费保障。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常运转所需经费来源由政府专项资金、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赞助和支持、社会捐赠、科研项目申报、课题研究、社会培训、实训基地有偿使用和其他合法收入等多种渠道,并只用于共同体内的各项业务工作。 附件: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附件 普洱康体养生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名单 (47家) 普洱市医学会 普洱市人民医院 普洱市中医医院 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七医院 普洱市妇幼保健院 思茅区人民医院 宁洱县人民医院 宁洱县中医医院 景谷县人民医院 景谷县中医医院 镇沅县人民医院 镇沅县中医医院 景东县人民医院 景东县中医医院 墨江县人民医院 墨江县中医医院 澜沧县人民医院 澜沧县中医医院 澜沧县第二人民医院 孟连县人民医院 孟连县中医医院 西盟县人民医院 江城县人民医院 江城县中医医院 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 勐腊县人民医院 勐海县人民医院 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同辉佳视(北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国大药房(普洱)淞茂有限公司 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健之佳连锁健康药房有限公司 普洱市眼科医院 云南大唐汉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普洱淞茂滇草六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淞茂中医馆 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普洱思茅台发眼镜有限公司 景洪维视大光明眼镜行 普洱市思茅区新视界眼镜店 普洱市思茅区汇丰视光眼镜经营部 普洱星启眼科诊所有限公司 景洪天明黎明万巷眼镜店 镇沅精功眼镜店 澜沧精博士眼科诊所 江城精功眼镜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