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理性上升,猪粮比价处于合理范围 | ||||||||||||
|
||||||||||||
今年6月份起,我市生猪价格在长期低迷情况下开始逐月上涨,猪粮比价在6.2:1—8.7:1之间,处于绿色区域(价格正常)。 一、 基本情况 我市2015年上半年生猪存栏248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3.1%,其中能繁母猪33.28万头,较上年同期下降0.7%;生猪出栏117万头,较上年同期增加5.8%,猪肉产品产量83928吨,较上年同期增加6.5%。 据市场监测和调查,屠宰场生猪来源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生猪价格生猪价格自连续5个月下降之后,于6月开始回升,2015年9月8日, 110公斤左右生猪价格在17元/公斤左右,150公斤以上价格达19元左右,白条猪价格24元左右,猪肉均价27元左右,其中廋肉价格34元左右,猪肉价格每公斤上涨1.4元左右。目前,猪粮比价处于6.2:1-8.7:1绿色区域,即价格正常区间和合理范围。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变化为-0.7%,处于-5% —5%合理区域,猪价属于理性上升阶段,是猪价运行中的一个丰期和波段。 二、 原因分析和趋势预测 分析猪价变动原因,其主要原因是“猪周期”影响。一是供求关系,由于春季以来猪价连续下降,挫伤了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散户的积极性,部分能繁母猪淘汰减少,补栏跟不上,生猪存栏下降;二是养殖资金不足。融资难、贷款难,往往因资金不足难以保持养殖规模,致使产量减少,生猪存栏下降。三是受劳动力、饲料成本上升影响,养殖成本增加,助推猪肉价格上升。 近几年以来,生猪养殖户始终处于“猪周期”的轮回之中,始终无法摆脱“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的周期。未来生猪价格还有多少上涨空间,恐怕谁也难以预料。生猪上涨要受很多价格因素的影响,包括饲料的价格、仔猪的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所以,要把各种复杂的因素综合起来,才能决定它的上涨空间还有多少。现在生猪收购价格是16.5元到19元。随着9月大中院校开学和中秋国庆“双节”等消费旺季到来,猪肉价格可能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三、 措施建议 现在看来,猪肉价格暴涨或者暴跌都不好,一方面因为猪肉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物价指数CPI的起落;另一方面,猪肉价格一头连着养殖户,一头连着广大消费者,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会出现“肉贱伤农”、“肉贵伤民”的不良反应反复上演,让广大养殖户与城乡居民饱受“折磨”。因此,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将稳定发展生猪生产作为当前畜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作为"保增长、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举措,并根据当前形势的变化及其复杂性,调整相关政策,为生猪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 一)建立和稳定发展生猪养殖业的长效机制。加大信贷投入,帮助企业在资金、市场开拓、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挺住低价风波。鼓励农户发展生猪养殖,特别要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向规模养殖大户、生猪养殖公司倾斜,大力扶持规模生产,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良性发展,逐渐建立稳定生猪发展的长效机制。 ( 二)完善产业和市场的基础建设,稳定母猪规模。要保持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并在产业与市场基础建设方面做好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养殖户宰杀母猪,稳定母猪种群规模,避免造成仔猪市场供给不足。在消费方面,应当从宏观战略高度来考虑,建立猪肉收购与储备机制,至少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应对猪肉供求矛盾。 ( 三)建立健全生猪市场信息预测服务体系。应成立生猪市场及技术等信息预测分析机构,采用科学方法,广泛收集信息,分析预测生猪市场行情走势,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定期发布生猪市场信息,指导生猪生产。 ( 四)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规模化生产。走专业化养殖的路子,使生猪养殖户向专业合作社靠拢,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以降低生猪养殖户养殖风险,提高其市场地位及应对风险的能力。 ( 五)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猪肉冷藏及加工企业,让本地生猪就地销售。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散养户从种猪、商品猪、屠宰加工、饲料生产等方面形成合力,向一体化生产方向发展。 (认证中心 李国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