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 ||||||||||||
|
||||||||||||
2023年,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普洱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法治政府建设任务,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全市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规划两纲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会议开展专题学习,发挥领导以上率下,带头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宪法、民法典、行政处罚法学法活动,促进干部职工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一规划两纲要”、民法典等法治知识的学习理解,自觉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派发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海报、宣传屏滚动播放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宪法等,营造良好法治宣传氛围。 二、2023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始终坚定法治信仰,自觉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以法治方式处理问题,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严格履行法治政府建设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坚持重要法治工作集体决策、集体研究,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同时,积极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各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履行依法行政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较好地完成了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三、2023年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服务经济质效提升 1.精准培育,经营主体稳步增长。制定“比学赶超”目标体系,将全市经营主体增长率目标调至20.96%,并以“工作要点”的形式下发到各县(区)。截至2023年底,全市实有经营主体324308户,净增60329户,增速22.85%。其中,实有企业43130户,净增7415户,增长20.76%。“四上”企业878户,净增138户。 2.提升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推进行政许可服务规范化。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全面梳理出普洱市涉及的“证照分离”改革事项135项。持续落实“多证合一”登记模式改革,统一规范经营主体登记。全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发放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二是推进行政许可服务便利化。深化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使用,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推行告知承诺制,深化“省内通办” “跨省通办”。组建政务服务“三人团队”,2023年,共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70余件次。三是推进行政许可服务标准化。全面梳理市场监管行政许可事项清单,逐项制定实施规范。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做到网上可查,窗口可见。 (二)筑牢民生安全防线 一是食品安全整体提升。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包保A级主体,带动全市5564名干部包保46079个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亮牌公示制度,46000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亮牌公示。全面推广运用共治通APP,注册用户47340户。全面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模式,766户学校食堂、28户养老机构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全省第一。严格实施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管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昆仑行动”“夏安百日攻坚行动”等系列专项整治。市场监管、农业部门开展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15250批次,快速检测21384批次。 二是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制定《普洱市2023年度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点》,召开全市药品安全工作会议4次。强化药品飞行检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和“药剑”2023联合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查办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630件。完成药品抽检338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9.7%;完成市级医疗器械抽检10批次,省级抽检38批次,其中不合格2批次;完成国家化妆品抽检送样34批次,地方化妆品抽检27批次,地方化妆品抽验不合格2批次。推进药物警戒体系建设,审核评价不良反应监测报告4804份。 三是保障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深入推进“铁拳”、“昆仑”等专项行动,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燃气具、水泥、烟花爆竹等重点工业产品经营主体加强管理。开展全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年度完成571批次的抽检工作。 四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开展春节、国庆等重点节假日、两会、汛期暑期等重要时段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开展特种设备风险隐患大排查行动、“百日攻坚”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215人次,监督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535家,检查特种设备9891台,完成特种设备检验11978台/件。 (三)维权惠民抓实有力 一是敢于亮剑,综合执法力度持续加强。开展2023年民生领域“铁拳”“双打”等专项行动,2023年,全市共查办各类行政处罚案件1575件。有序推进打传规直工作,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共清理市、县(区)级政府及部门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文件3247件。开展2023年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假国企央企”执法行动。2023年,全市共立案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11件。 二是消费维权效能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创建“诚信经营 放心消费”承诺店(企业)1204户,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实现10个县 (区)全覆盖。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及时处理投诉举报。2023年,12315中心接到投诉举报和咨询16410件,已办结16081件,正在办理329件。受理信访件35件,接待来人来访(含现场调解)110人/次。投诉按时初查率和按时办结率100%,举报按时核查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2.88万元。 三是提高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水平。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食品安全普法、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普法宣传活动。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将43504户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计划有机融合,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推行包容审慎信用监管,完善市场监管部门惩戒措施清单,严格控制惩戒内容。实施容缺受理信用修复申请,2023年全市共办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移出732户。2023年,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共归集涉企信息248299条,共制定部门双随机抽查计划数770个,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计划数214个,已全部完成。 (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开”原则,及时、主动公开行政执法信息。在日常工作中规范着装和标识、在执法活动中主动亮明身份,在执法过程中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2.严格落实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执行《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2版)》,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操作范围和标准,压缩了自由裁量的空间,有效避免随意裁量行为,保障自由裁量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3.不断践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落实《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不定期组织开展案卷评查,2023年按要求提供案件2件至司法部门参加评查,组织开展内部案件评查10件,均为优秀等次。不断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全面严格按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开展执法活动,规范案件调查取证、听证、行政强制措施等一系列程序,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一是制定年度普法计划和责任清单,开展普法活动。年初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制定了《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法治工作要点》,制定年度法治宣传工作计划、普法责任制清单,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普法工作制度,明确了各科室、各市场监管所法治宣传教育职责,确保全局法治宣传教育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动。二是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20世界计量日”“6·7世界食品安全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6·9世界认可日”“全国质量月”“电梯安全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法治宣传咨询活动、印制分发宣传资料、制作法治宣传栏等方式,利用公众号、新闻媒体等平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三是结合实际工作,对重点行业、重点市场主体开展约谈、培训的方式进行定期普法宣传和守法提醒,特别是食品经营者、药店、诊所、餐饮等重点行业,加大了普法、督促和提醒力度,教育经营者自觉遵法、守法。 (六)认真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工作 根据《中共普洱市委办公室 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洱市2023年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工作十六条措施〉的通知》(普办通〔2023〕2号)文件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法强基补短板的总指挥、总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墨江县挂钩联系点、江城县联防所、市场主体开展强基补短板专项普法工作。要求工作队员点对点、面对面的专业普法、行业普法、全面普法,并督促主管单位履行好管理服务特殊人群责任义务。制作并发放宣传册1200份。 四、存在的问题 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在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系统法治意识树立尚不牢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改革、解决监管执法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不足,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执法人员的执法办案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系统法治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系统各单位和部门法治建设工作开展不平衡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增强法治思维上再发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工作,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切实把科学思想转化为市场监管法治建设的实际成效。 (二)在加强执法监管上再发力。以强化执法为抓手,切实维护市场竞争良好秩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四条底线,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三)在提升法治素养上再发力。以锻造队伍为基础,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法治能力。加强党对法治政府的建设领导,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积极锻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队伍建设,以“法治工作全局化、全局工作法治化”为目标,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法治化水平。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1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