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政策解读 | ||||||||||||
|
||||||||||||
8月21日,中共普洱市委办公室、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普洱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便于各地各部门及社会公众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现解读宣讲如下: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教育发展,我市教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但同时教育是弱项、发展层次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省委3815战略,全面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充分调研、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普洱实际起草了《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由总体方案、11个行动计划和任务分工构成。总体方案共四个部分:指导思想、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以及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教育综合改革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大力推行“三法”、“三化”,实施“十一个专项行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狠抓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持续推进普洱教育高质量发展。 总体目标: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补齐教育领域短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基本进入全省中等水平,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不断提高。同时,年度目标是,2023年重点建机制、打基础,2024年重点提质量、扩总量,2025年重点见成效、上台阶。 重点任务:包括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边境县教育、校园安全、校长培养、教师培育、教育教学数字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等11个行动方案构成。 组织保障: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教育投入和加强督查考核方面内容。 文件的主要内容是11个子行动方案,11个行动方案是结合实际,在省级8个行动方案的基础上,细化调整出的分学段分块行动方案,既贯彻落实了省上的精神,又针对普洱教育在“五育并举”机制不健全、基础教育全链条育人成效不高、职业教育小散弱现象突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边境县教育发展水平低、家校社共育共建机制不完善、校园数字化程度低等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每个子方案均由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考核内容构成,明确了各学段各领域具体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重点任务分工,以表格的形式,做成附件同时下发,压实各部门各县区党委政府的责任,并按时序有序推进。 三、主要特点 (一)强化质量提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战略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基础教育重点是“扩优提质”,提升育人质量,扩大优秀校长教师和优质学校资源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职业教育重点是“达标提质”“产教融合”,提升教育服务产业、企业和就业能力。 (二)突出发展重点。“抓两头、促中间”,推动教育先进县(区)和学校走在前、作示范、出经验,帮扶4个边境县和学校,带动全市各县(区)、各校对标先进、比学赶超。 (三)增强考核监督。将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评和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范围,建立全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分级分类体系,统筹开展实绩考核,定期公布考核评价结果,督促责任落实、任务落实。 (四)注重实施成效。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示范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学校“五育”并举成效明显,80%以上的学校创建为省、市级“平安校园”,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占比达5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占比达到30%。“县中困境”基本改善,一级一等高(完)中实现“零突破”,高中办学水平明显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每个县(区)至少组建1个“一级校长工作室”,培养市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各5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00名。力争边境县办学质量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全覆盖。学校家庭社会共育共建体系基本建成。
普洱市教育体育局 (此件公开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