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人社局:“六个一批”促就业 | ||||||||||||
|
||||||||||||
景东县人社局:“六个一批”促就业
在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中,景东县人社局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坚持“宜转则转、宜农则农、应转尽转”的原则,结合景东县实际,“内增外输”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实践和总结了“六个一批”促就业的典型新路子,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 劳务协作输出一批。通过建立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强化与浙江大学和上海市金山区对口帮扶的劳务协作关系,把东西部沿海城市的优质用工企业“请进来”,为脱贫劳动力量身打造上千个就业岗位,“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把岗位送到脱贫劳动力手中,组织脱贫家庭劳动力向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内外用工企业输出,1584名脱贫人口通过劳务协作实现就业。
产业发展吸纳一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托蓝莓、肉牛、普洱茶、烤烟、蚕桑、生物药业、干果等产业,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依托“双绑”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鼓励发展家庭作坊、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增加就地就近就业岗位,8176名脱贫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就业。
鼓励灵活就业一批。依托门市部、百货店、超市、夜市和核桃初加工、彝族刺绣、冬早蔬菜、蓝莓采摘、晚熟芒果等特色产业,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小作坊,有效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依托农村人居环境、管水用水、乡村道路维修、农田整治、农产品初加工、手工编织等行业企业到乡村,采取分散加工、家庭作坊、“党组织+企业+脱贫户”等形式,给家庭提供原材料和设备,企业负责回收产品支持脱贫人口多种形式灵活就业,6785名脱贫人口实现灵活就业。
帮扶车间吸纳一批。大力鼓励脱贫劳动力自主创业,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且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通过帮扶车间奖补、企业稳岗返还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284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中介组织和自发帮带介绍就业一批。通过市场化运作、组织化输出、产业化打造,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脱贫人口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门用工计划,与上海、江苏、广东等5家中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依托劳务中介机构、人力资源机构组织输出。同时,通过“工友带工友、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向外输出一批就业3651人。
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一批。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安置5885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中的弱劳动力、半劳动力从事乡村公益性岗位,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同时,进一步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行公益性岗位人员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监督。
通过“六个一批”的实施,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25695人,边缘易致贫户转移就业140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转移就业449人,转移就业总量比去年增1818人。转移就业收入达4.7亿元,比2020年增0.9亿元,人均转移就业收入18291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