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绝版木刻中的茶文明图像 | ||||||||||||
|
||||||||||||
生活在澜沧县的郑旭,看着家乡的云,饮着家乡的水,游走在村村寨寨……在这片土地的滋养下,作品里也融入了澜沧江两岸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 1991年 绝版木刻《歇山》 郑旭的鱼,有的和藤在一起,有的也没有游弋在水中,有的集结成群,有的孤零零一条,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有点呆萌,细看他画的鱼,是世间不存在的物种。 ▲ 1995年 绝版木刻《没有红色的鱼形》 ▲ 1997年 绝版木刻《群体的鱼3》 包括他画的来自远古的藤蔓和鱼身上的图案,我们会发现似乎是少数民族服饰或图腾,就好像一些跳动的绿色精灵和山峦在鱼的身上连绵起伏。这是地球上古老的植物和动物的对话。 ▲ 1981年 绝版木刻《暮》 年轻的郑旭背着画板,再次踏上了家乡的沃土,每一次的田野调查带给他的是不同的故事和营养。 ▲ 1982年 绝版木刻《进山》 与生俱来的少数民族身份,赋予了郑旭血液里对于民族气息的认同感。你会在他的画里找到色彩斑斓的民族风俗,看到在云南少数民族本真的情感释放,感受到合乎天性的自然与纯真。 ▲ 1991年 绝版木刻《三个佤女》 云南居住的25个少数民族,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殊习俗,那就是各种节日的聚会。各民族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穿着不同的民族服饰,但却因风俗、节庆等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在此能得以保留和发展。他们不分你我,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和特殊的祭祀习俗。 ▲ 1983年 郑旭在景迈芒景的写生作品 “做一个只会画画的人并不是我的目的,我要做的是用我可以得到的东西制造一个我的环境,让人们都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人得到一个他的世界。”——郑旭:《韵律二记——艺术创意的分析与絮语》,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郑旭简介 郑旭(1959—2011年)拉祜族,云南澜沧人。主要从事版画中的绝版木刻创作。1977年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1985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第四届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拉祜风情1·染》《拉祜风情2·赶街天》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质奖。出版专著有版画技法书《绝版木刻》和美术理论专著《韵律二记》。 普洱市美术馆 2025年3月12日 |
||||||||||||